您現在的位置是:焦點 >>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七七事变”88周年 台湾文化界人士冀年轻一代了解真实历史
焦點2386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臺北7月5日電 (記者 張曉曦)2025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5日在臺北舉行的一場活動上,多位來自臺灣文化界的人士表示,臺灣民眾曾是日本軍國主義與殖民統治的受害者,希望臺灣年輕一代能夠了解臺灣日據時代的真實歷史,意識到如何才是“愛臺灣”。

當日,在臺灣勞動黨、人間出版社主辦的活動上,人間出版社發行人、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介紹,在“七七事變”88周年到來之際,該出版社將出版臺灣中國統一聯盟黨原主席林書揚的文選,其中第一本為《日本軍國主義豈是孤魂野鬼》。
藍博洲表示,林書揚是臺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之一,于20世紀50年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入獄,時間長達34年7個月,出獄后撰寫大量作品,復活了日據時代以來臺灣人民左翼的思想傳統,建構了成為臺灣愛國統一力量理論指導的“統左”運動綱領。
藍博洲進一步指出,出版林書揚文選,是希望讓臺灣年輕一代了解林書揚有關日本殖民統治的看法,讓年輕人對臺灣社會有基本的認知,明白到底怎樣才是真正“愛臺灣”,并希望他們能夠找到“未來的光明大道”。
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陳昭瑛表示,“七七事變”的紀念活動不能中斷也不應該中斷,要把抗戰的記憶和精神延續下去,讓臺灣社會了解中華民族在抗戰中所表現出的不屈與韌性。她也希望,年輕人可以通過了解林書揚的思想,對日本軍國主義保持警惕。
臺灣政治大學民族系兼任教授傅琪貽認為,在抗戰過程中,中華民族所表現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臺灣年輕人應該了解真實的歷史,了解臺灣社會的各個面向,特別是要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
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表示,紀念“七七事變”88周年、臺灣光復80周年都有深遠意義。林書揚雖然逝世,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仍然具有力量,希望通過書籍的出版,喚起臺灣社會對歷史、對兩岸關系的思考。
此外,多位出席活動的年輕人也分享了對林書揚思想的理解與對臺灣社會的認識等。(完)
【編輯:李潤澤】 ...Tags:
相關文章
奔馳EQG將搭載硅基陽極電池技術 大幅提升續航能力
焦點4月10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奔馳EQG將采用硅基陽極電池技術,這也將使其成為首款采用這一技術的車型,該技術能夠顯著提升車輛的續航能力,并減少充電時間。據介紹,位于加州的電池材料公司Sila Nanot ...
【焦點】
閱讀更多湖北后河保護區首次記錄金裳鳳蝶羽化過程
焦點中新網宜昌7月9日電 (董曉斌 劉宗璇)記者9日從湖北五峰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科研所工作人員經過連續一個多月的夜間觀測,成功記錄下金裳鳳蝶從破繭到展翅的完整羽化過程,首次完整記錄了這一珍稀蝶類的生命蛻變。
湖北后河保護區首次記錄金裳鳳蝶羽化過程。后河保護區 供圖
金裳鳳蝶是中國體型最大的蝴蝶,也是國家保護動物,其生物學特征極具觀賞價值。金裳鳳蝶成年雌蝶翅展可達17厘米,前翅呈現深邃的玄黑色,后翅則密布著燦爛的金色鱗片,陽光照射時宛若身披金縷華裳的舞者,故得“金裳”美名。
湖北五峰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副所長程玉芬介紹,金裳鳳蝶對生存環境有著嚴苛要求,其一年僅繁育一代,以蛹態越冬,成蟲活動期集中在7月到8月。幼蟲期僅以特定馬兜鈴科植物為食,成蟲期則依賴潔凈水源和豐富的蜜源植物。
金裳鳳蝶是中國體型最大的蝴蝶(資料圖)。后河保護區 供圖
“這種高度特化的生態習性,使其成為衡量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種。”程玉芬說,金裳鳳蝶在后河保護區頻繁出現,不僅印證了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顯著成效,更生動演繹了生態平衡的和諧之美。
下一步,后河保護區將進一步對金裳鳳蝶的生命周期開展專項調查監測,同時對其寄主植物馬兜鈴科植物開展人工繁育試驗,以逐步提升金裳鳳蝶的種群數量,為這一珍稀物種的種群恢復提供科學支撐。(完)
【編輯:黃鈺涵】 ...【焦點】
閱讀更多“十四五”中國創新成績斐然
焦點中國集齊了“三顆明珠”。
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加上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全球領先,中國已成功摘取這三顆船舶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在國新辦7月9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了這一點。
這“三顆明珠”恰是“十四五”時期中國創新發展的生動注腳。
5年來,中國站上了一個又一個創新制高點,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運營,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行,“嫦娥六號”實現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無人采樣返回,第一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的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等等。
這些“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是中國創新的重大突破,科技創新帶動產業不斷向中高端轉型升級,很多領域正在加快從量變到質變、從追趕者到領跑者轉變。
事實證明,“脫鉤斷鏈”、打壓遏制只會增強中國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只會加速中國自主創新的進度和突破。
《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全球創新力排名較2023年上升1位,至第11位,是十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擁有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最多的國家。
即便是經受了世紀疫情、貿易霸凌等沖擊,中國依然穩步走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上,堅定且從容。
中國的創新突破不斷,靠的是什么?
這離不開經濟實力的支撐。
“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3個大臺階,預計將接近140萬億元。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相當于廣東、江蘇、山東三個排名前3經濟大省2024年的總量,超過長三角地區的總量,也超過世界排名第3國家的總量,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
視頻:中國有數|中國五年再造一個長三角來源:三里河
如今的中國,坐擁很多個“第一”“最大”“最多”的頭銜,包括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一能源生產大國、第一人力資源大國,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社會保障體系,建成了全球數量最多的5G基站。硬核的經濟實力,為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這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
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增至3.6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到1.2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提至2.68%,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
“十四五”規劃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中國是這么寫的,也是這么做的,3.6萬億元折射創新的決心和力度。隨著研發投入加速增長,創新基礎越來越牢,中國正從全球制造中心大步邁向全球創新中心。
這離不開人才紅利的釋放。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2024年我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中國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
人才創新活力不斷迸發,讓創新后勁越來越足。正如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所言,“中國的人才隊伍令人驚嘆,看好中國市場,在這里,一切皆有可能”。
這離不開創新生態的完善。
多年來,中國一直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促進科技迭代的成功之路。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73.8%。
中國式創新生態加速形成,創新氛圍越來越濃,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高速鐵路跨越千山萬水,電動汽車駛入千家萬戶,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我在中國看到了世界未來的樣子。”《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如此感嘆。
【編輯:劉湃】 ...【焦點】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2023成都車展丨阿維塔11鴻蒙版智駕全面來襲,駕馭體驗更出色
- 華為Mate 60真機曝光,或將與iPhone15同日發布,余承東硬剛庫克勝算有幾分
- 蘋果A17處理器規格曝光:6+6的核心組合,仍然采用6GB內存
- 續航每天增加24公里,費用3
- 英偉達正式發布DLSS 3.5:利用超算AI模型,光追畫質成倍提升
- 2023成都車展丨榮威D家族雙車聯袂登場,能否在家轎市場占一席之地?
- 老老實實用現有的:微軟否認將推出Xbox Series半代更新版
- NACS與CCS1都能用!特斯拉推出萬能家用充電樁
- 純電動車能防彈?寶馬i7防彈版亮相
- 有它誰買阿爾法?D9領銜,騰勢三款車型亮相2023成都車展
- 索尼PS5 Pro或于2024年下半年發布,詳細配置信息曝光
- iQOO Pad有望5月23日推出 或與iQOO Neo8一同發布
- 紅魔5月10日將發布TWS電競耳機及150W氮化鎵充電器,外觀酷炫之極
- OPPO Reno10 Pro+真機圖曝光 有望5月中下旬發布
- 全球首款3D內存來了!容量提升64倍,趕超SSD
- 佳能新品發布會官宣5月11日,將發布Vlog新機
- OPPO Reno 10 Pro渲染圖曝光,采用全新設計,后置橢圓形攝像模組
- 最大功率1020匹 特斯拉Model S推賽道套件
- Patriot推出V90 SD卡 512GB只售400美元
- 魅族官宣Flyme Pay攜手中國銀聯一鍵綁卡,無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