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知識 >>正文
一见·总书记山西之行,阀门之中蕴思量
知識64人已圍觀
簡介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山西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這家企業為何能夠吸引總書記的目光?
貌不驚人的閥門,被稱作現代工業的“守門人”,其中蘊含著“科技創新”這個總書記始終心系的大乾坤。
近年來,這家企業聚焦智能化、極端工況材料、精密制造技術創新,58個品種產品成功填補國內空白,10個品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企業生產的10余類、120個系列、1300余個規格的產品廣泛用于冶金、焦化、水電、化工等行業,煤氣閥、硬密封蝶閥等龍頭產品遠銷海外,去年完成銷售收入1.38億元。這是來自市場的說服力。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就強調,“現代制造業離不開科技賦能,要大力加強技術攻關,走自主創新的發展路子”。這次考察陽泉閥門,“一錘接著一錘敲”的“釘釘子精神”充分彰顯。
不僅是科技創新,總書記寄望的也是千千萬萬個陽泉閥門這樣的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2018年考察廣東,在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總書記同在場的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交談時朗聲說道。
如今,超6000萬戶中小企業遍布千行百業,其重要作用不僅在于貢獻了全國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更在于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鮮明指出:“要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發揮其就業主渠道作用”。
單看是“中”“小”“微”,聚沙成塔,它們就是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一如“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有韌勁,中國經濟才有韌勁。從這個角度更能理解,為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治國理政的一項長期課題,必須緊抓不放、久久為功。
在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離不開長期主義的支撐,于國如是,于企亦然。
從1924年閥門廠前身“永巨”小作坊成立,到1955年“永巨”與另外兩家企業合并為公私合營企業;從1994年改制為國有控股股份公司,到新時代踔厲奮發,出口額占全年產值1/3……陽泉閥門的發展跨越百年,其間有戰爭年代、有經營起伏,也有技術變革、市場競爭,但挑戰與壓力之下,企業發展腳步從未停歇。在陽閥人看來,“發展的坎坷和風浪在所難免”,這股韌勁令人感懷!
把眼光放得更廣遠,哪個時代沒有挑戰,哪一場跋涉不是跨山越海?中國發展爬坡過坎,需要的也正是這股子韌勁。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一席話,是為民營經濟增添信心,也是為所有的經濟參與者廓清認識。
一家百年企業歷經淬煉、向新而生的故事,正是我們無懼風雨向前行的微觀寫照。
策劃:杜尚澤
撰文:王洲
編輯:胡澤曦、孫溪
海報:李艷
視覺:賴向東、李琰
攝影:燕雁
校檢:朱利、趙明琪
(人民日報客戶端)
【編輯:梁異】 ...相關文章
寶馬iVision Dee概念車,32種變色,沒有物理按鍵?
知識...
【知識】
閱讀更多(抗戰勝利80周年)飛虎隊抗戰記憶展在北京開幕
知識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劉洋)7月4日,“螺旋槳切割云層的聲音——飛虎隊抗戰記憶與和平守望特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通過展出“飛虎隊”駝峰航線臂章、二戰駝峰飛行員協會名錄等珍貴文物和照片,重現飛虎隊的組建歷程和中美空軍并肩作戰的歷史。
圖為“螺旋槳切割云層的聲音——飛虎隊抗戰記憶與和平守望特展”展出的二戰駝峰飛行員協會名錄等文物。 劉洋 攝
1941年,陳納德將軍率領一批美國青年來華,組建“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這支被中國民眾親切稱為“飛虎隊”的部隊,在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后,冒險開辟了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駝峰航線”,為中國運送戰略物資。
云南省飛虎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甘云受訪時說,抗日戰爭初期,昆明幾乎沒有防空力量。飛虎隊首戰告捷后,昆明百姓歡呼終于不用再躲藏。在艱苦的飛行作戰中,中美兩國人民結下深厚友誼,比如云南群眾救助受傷跳傘的飛虎隊隊員躲開日軍追捕,對于飛機碎片和犧牲的隊員也妥善掩埋并標記。
甘云還在現場分享了兩位飛虎隊華僑隊員陳炳靖、何永道的故事。他表示,在飛虎隊員中也有不少華僑華人,他們積極響應號召奔赴前線支持中國抗日,成為抗戰隊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多位抗日空軍英烈和中美空軍混合團成員的后代也來到開幕式現場。中美空軍混合團第三戰斗機大隊分隊長邢海帆的孫子雷明表示,駝峰航線飛行風險巨大,不少飛行員獻出寶貴生命。20世紀90年代,他的爺爺同一眾老兵推動建設駝峰飛行紀念碑,以告慰犧牲戰友的英靈,銘記這段歷史。(完)
【編輯:胡寒笑】 ...【知識】
閱讀更多華裔青年開啟上海研習之旅 在摩天大樓與弄堂間讀懂中國
知識中新網上海7月1日電(范宇斌)6月30日至7月6日,“相聚上海”研習之旅活動在上海舉行。活動吸引來自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11國的17位華裔青年參與。
7月1日,華裔青年走進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外灘、陸家嘴,夜游黃浦江,了解上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來自英國的“00后”王梓源學習的專業是城市規劃。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他通過沙盤“觸摸”上海城市快速發展的脈動。他認為,上海是中國乃至亞洲城市建設的范例。
在外灘萬國建筑群與陸家嘴天際線的對望中,王梓源感受到歷史與未來的交響。“在上海,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多元性。這里既有摩天大樓,也有很多傳統建筑,正是這座城市的包容性、國際性,讓各種文化在時空折疊中完好保留。”
“世界越來越小,乘坐飛機便能環游世界。”王梓源希望結識更多家住“地球村”的新朋友。他說:“參加活動的華裔青年來自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我們在互相交流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眼中的上海乃至中國,以及如何看待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
7月1日,“相聚上海”研習之旅活動舉行,華裔青年參訪上海中心大廈。 范宇斌 攝
賈俊峰在泰國出生和長大,上海是他的祖籍地,也是他的第二故鄉。他用中文與上海朋友交流,用英文與外國朋友交流。他很樂意扮演“溝通橋梁”的角色。
最讓賈俊峰開心的是,能夠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裔青年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經歷。“我向小伙伴們推薦了巨好吃的泰國榴蓮,還詢問大家愛不愛吃中國臭豆腐,我覺得這些生活習慣的差異很有意思。”
7月1日,“相聚上海”研習之旅活動舉行,華裔青年胡小立參觀朵云書院。 范宇斌 攝
時隔15年再次來到上海,奧地利華裔青年胡小立登上了中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三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他發現這棟高樓不僅有暖心的無障礙設施,還有先進的雨水收集系統,讓他感受到中國現代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智慧。
在研習之旅中,胡小立細細觀察上海城市的各種細節,還與新結識的華裔青年熱絡互動。“我們共同探討國外文化如何與中國文化相融合,這種跨文化對話是這次研習最大的收獲。”胡小立表示,上海在城市發展、科技創新等很多方面處于中國城市的領先地位,希望能夠經常來上海,也期待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
在接下去的行程中,華裔青年還將探訪人工智能企業,感受石庫門里的新潮基因,體驗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完)
【編輯:付子豪】 ...【知識】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聯播+|炙熱的向黨之心
- 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腎結石……是真是假?
-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打造室外戲雪區 游客樂享清涼
- 第二屆杭州“玉鳥杯”僑界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 培僑中學喜迎天安門國旗 冀將愛國精神傳揚至香港教育界
- 前5個月我國內河貨運量超20億噸 暢通“大動脈”通達江海
- 泰國33個府拉響災情警報
- 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電影合作論壇在重慶舉行
- 美國加州“馬德雷大火”迅速蔓延
- 香港藝人探索廣州文旅:在時光交錯里讀懂灣區共鳴
- @高校畢業生,別忘了領補貼!多項補貼補助政策護航就業創業
- 中國少兒類圖書成與東盟圖書版權貿易新增長點
- 從無到有 上海十年織就離境退稅服務網
- 學習書簽丨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
- 兩岸青年相聚武漢共赴文化體育嘉年華
- (鄉村行·看振興)浙江三門:“小工坊”繪就共富新圖景
- 新疆新星市:高效設施漁業助力鄉村振興
- 僑青智慧邂逅中國機遇:創新創業重構產業發展“新圖譜”
- (抗戰勝利80周年)臺灣抗日志士后代訪杭 踏尋兩岸共同抗戰歷史遺跡
- 四川會理至云南祿勸高速公路首隧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