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綜合 >>正文
哈马斯:已就加沙停火提议作出积极回应
綜合9538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北京7月5日電 綜合消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4日發表聲明稱,已就加沙地帶停火提議向調解方提交了積極回應,并已做好準備進行談判。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哈馬斯4日發表聲明稱,該組織已就加沙地帶停火提議向調解方提交了積極回應,并已做好充分準備,立即就停火協議框架實施機制展開談判。
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組織(杰哈德)同日稱,他們支持哈馬斯與以色列就加沙停火進行談判的計劃,但要求談判“保證”加沙地帶實現永久停火。
《以色列時報》稱,以色列已收到哈馬斯的回復,正在研究其內容。
本周早些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以色列已同意在加沙地帶停火60天的提議,并敦促哈馬斯在局勢惡化前接受該協議。
路透社援引一位埃及官員的話報道稱,埃及與卡塔爾正在努力斡旋停火,埃及已收到哈馬斯的回應,其中包括即將達成協議的積極跡象,但哈馬斯也提出了一些要求,需要努力滿足。
據巴勒斯坦通訊社4日報道,在過去24小時,以軍襲擊造成13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有62名平民在試圖領取人道主義援助時喪生。
路透社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4日表示,已記錄到至少613起殺戮事件發生在包括聯合國在內的救援組織運營的人道主義點附近,其中有509人在由美以兩國支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GHF)分發點附近遇難。
美聯社稱,自GHF于5月底開始發放食物以來,幾乎每天都會有目擊者稱,以軍在通往食品分發點的道路上向成群的巴勒斯坦人開槍。
4日,GHF對聯合國數據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報道稱,該組織否認其基地內發生過任何嚴重傷亡事件,并表示其基地外的槍擊事件屬于以軍方管轄范圍。
針對聯合國人權機構的相關報告,以色列于4日發表聲明稱,正在調查有關人員在尋求援助過程中傷亡的情況。聲明還表示,以方正努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平民與以軍之間可能發生的摩擦”。(完) 【編輯:陳海峰】 ...
相關文章
三星Galaxy Z Flip5高清渲染圖曝光,后置副屏面積更大,且副屏形狀奇特
綜合三星Galaxy Z Flip系列折疊屏手機,掀起了翻蓋折疊小屏機的浪潮,尤其三星Galaxy Z Flip3手機更是搶占了大份額的折疊屏手機市場。近日,外媒XDA爆出了Galaxy Z Flip5最 ...
【綜合】
閱讀更多同護一面旗,共唱一首歌 ——山東艦官兵與香港青少年交流互動側記
綜合中新社香港7月5日電 題:同護一面旗,共唱一首歌——山東艦官兵與香港青少年交流互動側記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山東艦艦島,小號手吹響《我和我的祖國》,旋律穿透碧空,灑向歷經百年滄桑的維多利亞港。
循聲望去,一場別開生面的“快閃”活動正在山東艦飛行甲板上舉行。在軍樂團的伴奏下,數名山東艦官兵唱起《我和我的祖國》,吸引正在參觀的香港青少年圍攏過來,駐足聆聽,加入合唱,甲板上的聲浪愈發響亮。
7月4日,山東艦舉行開放參觀活動。其間,官兵們在飛行甲板上舉辦傳遞巨幅國旗“快閃”活動。圖為香港青少年、市民和官兵共同傳遞巨幅國旗。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攝
“同學們,我們一起舉起這面國旗好嗎?”說話間,一面巨幅國旗在山東艦官兵和孩子們的擎舉下徐徐鋪開,伴隨著樂曲聲,五星紅旗在相當于2個標準足球場大的山東艦飛行甲板上“流動”起來,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這是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訪港開放活動中的一幕。當天是編隊訪港首個開放日,主要面向香港青少年開放。許多參觀山東艦的學生和帶隊老師都是首次登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艦。
山東艦起飛位停放的殲-15T艦載機和殲-15艦載機成為參觀熱門“打卡點”。戰機一旁設有飛行甲板起飛助理的人形立牌。
“能麻煩你幫我和‘航母Style’合影嗎?”香港英華書院的張老師模仿著立牌的模樣:側蹲屈腿,左臂前伸,食指與中指并攏指向起飛方向,請記者幫忙拍攝他和立牌的合影。他興奮地說,人生第一次參觀解放軍軍艦就來到山東艦,感到非常幸運,讓自己更直觀地了解了國家國防建設成就。
7月4日,山東艦舉行開放參觀活動。圖為一位香港市民模仿航母艦載機起飛時起飛助理做出的姿勢。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攝
飛行甲板上的“彩虹人”——身穿不同顏色制服的甲板作業人員,也吸引孩子們的目光:黃色代表勤務指揮、藍色代表艦面保障及調運、紅色代表彈藥保障及消防救援……現場還有“彩虹人”裝扮成“大熊貓”,引來同學們爭先合影。
為了讓更多香港青少年了解航母,山東艦航母編隊當天下午在駐香港部隊昂船洲軍營舉辦一場國防教育講座。山東艦上的7名“彩虹人”向來自香港多所中學的學生們講解各自工作內容。講解結束后,現場同學踴躍回答提問,有時主持人還沒有發出搶答提示,臺下就紛紛舉起了手。
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梁𨱇琚中學的譚邦奕同學告訴記者,他最感興趣的是紅色“彩虹人”,因為他們負責給艦載機裝填導彈,而導彈是打擊敵人的重要武器。同一所學校的周嘉盈同學說,她對身著白色制服的甲板作業人員印象深刻,因為長大后想學醫,白色“彩虹人”負責甲板醫療保障,讓她感到很親切。
7月4日,山東艦舉行開放參觀活動。圖為香港青少年和山東艦官兵裝扮的“大熊貓”合影。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攝
“剛剛好幾個同學在搶答環節都要跳起來了,表現出對國防建設的興趣。”參加國防知識講座的山東艦艦員連蕙靚對記者表示,當天和香港中學生交流,讓她感受到香港青少年濃濃的愛國情懷。希望同學們學好本領,長大后為建設香港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完)
【編輯:梁異】 ...【綜合】
閱讀更多(文化中國行)百年粵韻越重洋:古韻添新聲 一曲解鄉愁
綜合中新社梧州7月5日電 題:百年粵韻越重洋:古韻添新聲 一曲解鄉愁
作者 張廣權
“相舞相伴,似云追月,幾多歡笑入歌韻……”夏日清晨,悠揚的梆黃聲從廣西粵劇團排練廳響起,粵韻綿長,動人心魄。廣西粵劇團一級演員元軍對鏡勒頭,準備新劇目的排練。只見他雙手輕抖,一米長的水袖如行云流水般展開,一招一式間盡顯粵劇獨特韻味。
“十六歲一腳踏進這方舞臺,水袖一甩就是三十年。”從備選演員到當家臺柱,元軍一直堅持打磨演技,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十年未曾間斷。在元軍看來,好演員都是練出來的,沒有捷徑可走,“塑造角色絕非簡單模仿,而需深入揣摩,將其演活”。
4月20日,由粵、桂、澳三地粵劇名家聯袂演出的經典粵劇《六國大封相》在廣西梧州市上演,吸引眾多戲曲愛好者前來觀賞。何華文 攝
粵劇起源于明代,歷史悠久,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流行于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地區。在中國嶺南地區,粵劇通常在重大節日、喜慶場合等進行演出。被譽為“南國紅豆”的粵劇有近500年歷史,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梧州,粵劇不僅是舞臺藝術,更是融入街坊鄰里的日常生活。”廣西梧州市演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廣西粵劇團團長梁向光介紹,近年來,劇團積極推動粵劇進社區、進校園,開設“粵劇體驗工作坊”,推出青春版經典劇目,讓年輕一代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文化溫度,為傳承注入新活力。
1951年成立的梧州粵劇團(廣西粵劇團前身),在廣東、香港、澳門及東南亞有著較高影響力。該團演出的《女駙馬》《九寶蓮》《賣花女》等經典劇目,歷演不衰、享有盛名。其中,《女駙馬》經常到廣東、港澳地區演出,曾出現“萬人空巷爭看駙馬”的景象。
“一開始覺得粵劇老派,可越學越著迷。”在排練廳內,身著練功服的“80后”粵劇演員蘇鳳冰正反復打磨動作,盡管汗水已浸透衣衫。在蘇鳳冰看來,粵劇的唱腔、身段、故事都極具魅力,一招一式很講究,“潮得很”。
4月20日,由粵、桂、澳三地粵劇名家聯袂演出的經典粵劇《六國大封相》在廣西梧州市上演,吸引眾多戲曲愛好者前來觀賞。何華文攝
“百年西江航運,賦予梧州粵劇兼收并蓄的特質,既承襲廣府腔韻根基,又融入桂東風情,唱腔更顯質樸,武打更為利落。”梧州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霍雄光表示。
這份“梧州味”正漂洋過海走向世界。近年來,廣西粵劇團攜《風雨騎樓》《西江粵韻》《彩云追月》等原創劇目赴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地演出,鄉音響起,常引得海外僑胞淚濕衣衫。
“粵劇里藏著故鄉的月光,是海外游子解鄉愁的一劑良方。”梁向光回憶,劇團赴香港演出時,曾有觀眾緊握演員的手說:“聽到‘地水南音’,仿佛回到兒時的家鄉。”
“守住根脈,方能開枝散葉。梧州粵劇的戲,正唱到最動人處。”梁向光表示,梧州粵劇正憑借其獨特的唱腔魅力、生動的程式表演與深厚的人文底蘊,成為本地文化盛宴的“重頭戲”與聯結四海鄉情的“金紐帶”。(完)
【編輯:陳海峰】 ...【綜合】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中俄畫家同江上演跨越國界的色彩交融
- 2025年貴州國際拳擊邀請賽在遵義開幕
- 從“破壁”到“協同” 世界級灣區如何勇立“科創”潮頭?
-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以合作應對數字技術差距 推動共同發展
- 探訪成都《青·韻——文物里的中國傳統色彩美學》展覽布展現場
- (活力中國調研行)“小快遞”帶來“大電商” 江西橫峰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 江蘇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戴元湖接受審查調查
- 曾被終身禁賽球員將出戰“贛超”?江西足協通報
- 中方回應歐洲議會涉華決議:停止在出口管制問題搞雙重標準
- 王毅會見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
-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巴西學者為何對這句話記憶猶新?丨世界觀
- 拉薩河夜游提升工程加速推進 將成城市夜游新地標
- 都江堰緊急調峰6600萬方 為成都主城區防汛“減壓”
- 聚焦世界和平論壇:美國主張非亞太所需,和平對話才是安全正解
- 4場音樂會奏響灣區 粵港青年音樂家展演落幕
- 四川水利部門成功應對入汛以來最強洪水
- 英國伯明翰垃圾工人罷工半年 城市環境惡化
- (活力中國調研行)老工業基地搶抓新風口 傳感谷傳出智能強音
- 斯諾克冠軍聯賽:肖恩·墨菲爆冷出局
- (鄉村行·看振興)江西萬年小番茄成就大“柿”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