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知識 >>正文
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发布 描绘核心技术路线变化
知識86675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張素)7月3日,基于高質量論文數據系統分析人工智能科研演進的報告——《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態勢報告(2015-2024)》(下稱《報告》),在北京舉辦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發布。
《報告》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與東壁科技數據聯合發布。撰寫團隊基于東壁指數評價體系,對2015-2024年間發表的96961篇人工智能領域文獻進行深度分析。

“從早期的多元探索,到深度學習的爆發式增長,再到如今的工程化落地與新興方向涌現,這份報告繪制了一幅清晰的AI科研十年‘躍遷圖景’。”東壁科技數據創始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吳登生說。
圍繞技術演進路徑,《報告》認為,2015-2017年主要集中在傳統機器學習算法和神經網絡基礎研究方面;2018-2020年,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領域興起;2021-2023年,大型語言模型、生成式AI、多模態模型成為研究前沿;2024-2025年,可解釋性AI、自適應學習、多智能體系統等新興方向涌現。
通過關鍵詞分析,《報告》描繪出人工智能核心技術路線的變化。“‘深度學習’無疑是過去十年的絕對主角。”吳登生說,“深度學習”關鍵詞頻率累計增長84倍,尤其在2018-2023年,年均增速高達217%,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
《報告》提出,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目標檢測”(object detection)以高達78%的出現率成為該領域“最熱”關鍵詞。“語義分割”(semantic segmentation)在2022-2023年熱度登頂,標志著計算機視覺技術形成了“目標檢測-語義分割-視覺應用”的完整閉環。
《報告》還揭示了不同技術領域之間的融合趨勢。比如,傳統的計算機視覺關鍵詞(如“object detection”“segmentation”)與深度學習關鍵詞(如“neural networks”“deep learning”)在熱度變化上高度同步。“這生動體現了AI發展的‘融合’大趨勢。”吳登生說。
發布會現場同時揭曉了五項全球AI榜單,以期全景式展現全球AI人才圖景。“這些榜單就像全球AI人才生態的導覽圖。”吳登生表示,中國正站在人才紅利釋放的關鍵節點,要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必須打破人才結構瓶頸,在保持應用優勢的同時,夯實基礎研究根基,拆除流動壁壘,構建多元包容的創新生態。(完)
【編輯:李潤澤】 ...相關文章
華為發布nova 11手機 搭載HUAWEI ADS 2.0問界M5智駕版同步亮相
知識在4月17日,華為在上海舉辦了nova 11系列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會上不僅推出了nova 11、nova 11 Pro以及nova 11 Ultra三款智能手機,而且發布搭載了HUAWEI ADS ...
【知識】
閱讀更多蘋果COO年內退休 新“太子”曾負責開發M1處理器
知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蘋果公司的COO首席運營官),也是被視為庫克最佳接班人,宣布將于今年年底退休。那誰會成為蘋果的新“太子”呢,馬克?古爾曼今拋出了一個人選——蘋果硬件工程主管 ...
【知識】
閱讀更多買斷27.99萬元起,租電19.39萬起,樂道L90預售價格公布!
知識就在昨晚,蔚來旗下品牌樂道旗艦車型L90正式開啟預售,其定價策略引發了廣泛關注。新車提供買斷和電池租賃BaaS)兩種購車方案:買斷價27.99萬元起,租電模式19.39萬元起。這一價格區間直接對標特斯 ...
【知識】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海外華裔大學生海南研習行:觸摸宋韻點茶 尋味文化根脈
- 東西問丨美國人杰克:“洋道長”眼中的文化相通之道
- 尼日利亞外長:拒絕接收被美國驅逐的委內瑞拉人
- 從“破壁”到“協同” 世界級灣區如何勇立“科創”潮頭?
- 海外華裔大學生海南研習行:觸摸宋韻點茶 尋味文化根脈
- 從“破壁”到“協同” 世界級灣區如何勇立“科創”潮頭?
- 王毅會見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
- 陜西:散打賽事流量變經濟增量 促“體育+文旅”深度融合
- 中國駐菲使館發言人就美國駐菲大使等涉海錯誤言論答記者問
- WTT美國大滿貫首枚金牌誕生!“動漫組合”奪得混雙冠軍
- 烽火礪肝膽 殺敵無所懼(時空對話)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組織開展車輛安全教育
- 灣區速評丨向深藍再出發 海洋大省如何重塑“海上朋友圈”?
- 高溫天氣持續 南昌地鐵設置40個站點納涼區供市民避暑
- 第七屆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煥新啟航
- 正青春正時尚!廣東推動粵劇“破圈”擁抱年輕一代
- 青藏鐵路公司機務檢修人員為列車做“體檢”
- 東北三省醫療衛生應急隊伍演練疫情處置和災后救援
- 泰國朱拉蓬公主獎揭曉
- 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人才論壇發布多項成果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