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熱點 >>正文
骑行热催生新经济:一条线路带火多元消费场景
熱點8人已圍觀
簡介
央視網消息:如今,騎行已不再是單純的出行方式,更是一種受追捧的潮流運動和解壓方式。近期在北京,有一條騎行線路格外火熱,吸引不同年齡段的騎行愛好者打卡體驗。這條線路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能受到眾多騎友的青睞呢?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從檀谷商圈至戒臺寺的騎行線路已經成為很多騎行愛好者的選擇,進入夏季后,平均每天的騎行人數都超過4000人次。這段路全長約8公里,90%以上為山路彎道,普通騎友在1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單向騎行,沿途風景優美。
“騎行經濟”熱力四射 催生消費新業態
動輒十幾甚至數十公里的騎行,人需要補充能量,車輛、裝備也需要檢修維護,因此圍繞騎行的諸多新消費場景也應運而生。
在這條線路上,新型的騎行驛站受到騎友們的歡迎,這里可以提供餐飲、洗漱、裝備購買、維修以及體能訓練等一站式服務。
隨著騎行和戶外活動的人氣越來越旺,附近商圈也在不斷完善配套服務,逐步設置了騎行友好餐廳,騎行藝術打卡裝置以及專門存放自行車的公共區域。夜幕降臨,消夏音樂會、泡沫水池和皮劃艇體驗等項目也紛紛開啟,吸引眾多游客紛至沓來。
【編輯:曹子健】 ...相關文章
索尼提交新游戲手柄技術專利 可讓玩家感知溫度變化
熱點如今游戲主機的手柄交互體驗已十分強大,就連震動反饋都已細致入微,不過索尼似乎打算在游戲手柄的設計上再進一步,為游戲玩家帶來更多的交互體驗,最近有外媒報道,索尼近期申請了一份關于游戲手柄的技術專利,專利 ...
【熱點】
閱讀更多廣東成功應對多起地質災害 實現人員安全避險
熱點中新網廣州7月8日電 (孫秋霞 羅詩嵐)記者8日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6月中旬以來,受臺風“蝴蝶”等因素影響,廣東多地出現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氣。在嚴峻的形勢下,茂名、肇慶、清遠等地積極行動,成功應對了多起地質災害,實現了人員的安全避險。
6月15日4時,茂名市信宜市貴子鎮中和村委會聯二村因連續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由于預警及時、群眾轉移迅速,25戶57人成功避險,無人員傷亡。此次成功避險背后,是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緊密協作。
圖為茂名信宜貴子鎮山體滑坡現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供圖
據了解,廣東省委、省政府多次調度部署茂名等地的防御工作。6月14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聯合廣東省氣象局向茂名信宜市等地發布二級預警,對二級預警區域涉及的茂名信宜市錢排鎮、思賀鎮、新寶鎮等重點地市、縣(市、區)和重點鎮開展視頻調度。
茂名市迅速響應,當地政府結合地質災害重點防御區“一鎮一圖”“一村一圖一表”,全面開展巡查排查。6月15日凌晨,巡查員劉名芳發現山體異常險情后,第一時間報告。當地政府果斷組織群眾轉移,當日4時山體滑坡發生,雖然造成2間房屋倒塌、33間房屋受損,但成功避免了人員傷亡。
6月18日6時30分,肇慶市廣寧縣橫山鎮大良村委石下村一處梯田下削坡建房人工邊坡因持續降雨發生崩塌,土方量約500立方米,導致1間雞舍損毀、1間民房受損。受災房屋住戶2人因聽到異響及時轉移,成功避險,周邊6人也被安全轉移。
本次成功避險,得益于該鎮、村基層防災工作人員常態化開展進村入戶科普宣傳工作,村民深刻認識到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防災意識從“政府要我防”向“我自己要防”轉變。
圖為清遠清新泥石流災害現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受“龍舟水”影響,6月18日,清遠市清新區太平鎮出現強降雨,清遠市自然資源局清新分局聯合氣象局于當天9時15分聯合發布太平鎮等地三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面對嚴峻形勢,區、鎮兩級迅速組織力量,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巡查排查工作。當日11時許,三合水村網格員在巡查時,聽到山谷內轟鳴聲,村內山溝水流為黃泥水等泥石流前兆后,立刻組織村民轉移并上報,約11時20分將村內7戶7人全部轉移至秦皇村委會。
收到險情報告后,清遠市自然資源局清新分局、太平鎮政府立即趕赴現場,并邀請廣東省地質局清遠地質調查中心技術人員前往進行指導,建議當地做好現場圍蔽,并進一步安置好轉移村民,嚴禁村民返回。隨后,當地政府對三合水村入口道路處拉設警戒線并圍蔽。當日11時35分,該點泥石流發生,初步估計災體規模5000立方米,沖至坡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0萬元,因提前轉移成功避險避免了7人傷亡。(完)
【編輯:陳海峰】 ...【熱點】
閱讀更多文化中國行丨當節氣遇上典故: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熱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年小暑是7月7日,太陽到達黃經105°。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意為“小熱”,小暑過后就開始進入三伏天。此時,風裹熱浪,蟋蟀避暑,鷹擊長空,萬物在熾烈中靜默生長。
元稹曾寫:“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民間有“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的說法,說的也是在小暑之后,氣溫會一天比一天炎熱。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
古人如何消暑?
古時候,消暑能力有限,面對酷熱,古人要么“逃”,要么“熬”。關于“逃”,詩人王象晉云“偃仰茂林逃酷暑,呼朋酌酒莫辭頻”。龐鑄則在《喜夏》中說,“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到林中、水邊……躲避烈日。關于“熬”,陸游在《逃暑小飲熟睡至暮》說到,小飲然后熟睡,一直躲到夢里去。
不過,翻閱宋詞,我們也發現其他一些有意思有意境的記錄,比如↓
品茶
“小暑才交雨漸晴,荷花香里說豐年。”——宋 ·陸游《夏日》
在小暑時節,人們會聚于茶館,品茗論道,享受茶香帶來的清涼。
賞荷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宋 ·蘇軾《和董傳留別》
賞荷納涼,宋代人以荷花為伴,感受夏日的清新與寧靜。
薄衫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宋 ·蘇軾《菩薩蠻 ·回文夏閨怨》
描寫出輕薄的服裝所帶來的涼意。
吃冰
“似膩還成爽,如凝又似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宋 ·楊萬里《詠冰酪》
冰酪的口感既細膩又清爽,像雪花般在口中消融,是夏日消暑必備佳品。
小暑吃什么
有俗語說,“小暑吃三寶,入伏沒煩惱”。一些地方有吃三寶的習慣:黃鱔、蜜汁藕、綠豆芽,既是圖個消暑開胃,又是吃個時令新鮮,“小暑黃鱔賽人參”說的就是這個時候。
早一批的鮮藕也在7月初成熟上市了。《本草綱目》中記載“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潔白瑩潤、爽口清甜,如同一捧白盈盈的雪團,一口下去齒頰間留下清涼,令人暑熱全消。
這個時節萬物蓬勃,民間也有“食新”的習俗。所謂“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食,分享給親朋好友來吃,同時也將這些新貨備一份祭祀祖先,以此祈求風調雨順。
在魯南和蘇北地區人們還習慣在小暑“吃暑羊”。此時羊肉細膩鮮嫩、口感醇厚。民間相傳“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伏天吃羊肉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
此外,夏日時令鮮果的香甜多汁,也是暑氣留給人們的一絲撫慰與饋贈。
小暑如何養生
避暑避濕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雷雨頻繁。要避開太陽直射,避免高溫活動,可以適當開空調,26~27℃為宜;也可以增加沐浴的次數,參加游泳等,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暑濕暑熱。
注意休息,適當午睡
夏季心火旺,加上天熱出汗多,使心臟負擔加重,一定要給心臟休息的時間,也要提醒自己平心靜氣。適當午睡是對精力和體力的補充,此外,建議不要太早晨練,最好23點前入睡。
運動宜緩
小暑天氣炎熱,運動宜緩不宜劇烈,避免運動量過大、時間過長,更不能揮汗如雨。建議選擇舒緩的運動或練習一些中醫傳統保健功法,如快走、慢跑、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
清淡飲食,忌貪涼
小暑時節高溫多雨,空氣潮濕,細菌滋生,消化道疾病頻發,要注意飲食衛生,涼菜一定要新鮮潔凈,不要吃過久、過夜的剩飯剩菜。脾胃喜溫,過多的寒涼會傷到脾胃,切記少吃冷飲。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七八分飽為宜。 【編輯:劉陽禾】 ...
【熱點】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銅陵:一根電磁線連接國際市場
- 培僑中學喜迎天安門國旗 冀將愛國精神傳揚至香港教育界
- 迎峰度夏 中國最大電力負荷創歷史新高
- 王毅會見德國總理外事顧問紹特爾
- 四川省與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市締結友城
- 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副館長引兩國諺語談東盟與中國合作
- 韓學者:需警惕西方媒體用假新聞影響韓國人對中國認知
- 英國伯明翰垃圾工人罷工半年 城市環境惡化
- 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定制化“護航”精密制造企業
- 浙江鄉村觀察 網絡流量如何轉化為鄉村發展“留量”?
- 碾壓式帶貨!95后把床墊拍成“抗壓神器” 退貨率僅4%
- 刷牙出血有口臭不是小事 可能是牙周在求救
- 美國得州洪水已致50人死亡多人失蹤 特朗普發聲
-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舉辦“世界遺產在中國”旅游推介活動
- 這種綠葉膳食纖維是芹菜4倍,鈣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里像是“開了空調”
- 前5個月我國內河貨運量超20億噸 暢通“大動脈”通達江海
- 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在港啟動 助港青深入了解國家發展
- 澳門高校持續為中學生宣講“三法”
- 巴黎時隔百余年恢復開放塞納河公眾游泳
- 拓展中亞市場 粵品北上首秀新疆霍爾果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