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知識 >>正文
广州地铁赤岗站:创新工法 安全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
知識64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廣州7月3日電 (程景偉 王樹盛 劉洋)由中國交建承建的廣州地鐵12號線東、西段近日建成開通。記者3日從中交一航局獲悉,赤崗站作為廣州地鐵12號線全線最深的車站,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全國首創的“半洞柱法密貼下穿既有線施工技術”,安全實現零距離上跨下穿既有運營地鐵線。
廣州地鐵12號線全長37.6公里,設站25座,其中換乘站17座。其中,中交一航局承建廣州地鐵12號線赤沙北站、赤崗站以及嶺南廣場站-赤崗站等2個車站3個區間的土建施工任務。

其中,赤崗站為地下六層車站,深達41米,基坑占地面積約14000平方米,是三線換乘樞紐車站。車站因周邊環境極復雜、分期征拆、上跨下穿既有線等問題,導致整個車站與附屬基坑被分割為8個大小不一的異形基坑。
在既有線兩側非對稱開挖、既有結構在水平受力偏載的情況下,項目建設團隊通過優化支撐體系、合理受力轉換,實現既有線變形毫米級控制。面對基坑開挖作業場地受限、垂直提升大等問題,項目團隊通過明挖、蓋挖聯合應用,實現了復雜環境條件下的深大基坑群統籌施工。
赤崗站采用全國首創的“半洞柱法密貼下穿既有線施工技術”,該技術融合蓋挖、暗挖的工程理念,以新建6根支墩立柱為豎向支撐、既有區間結構為蓋體,剛性鎖定既有區間的空間形位,在蓋體的保護下進行暗挖施工。

在赤崗站建設過程中,WSS注漿施工采用“雙液變量注漿泵+注漿智能監測防護系統”,有效減少開挖過程既有結構沉降。為確保暗挖二襯頂板與既有線底板密貼,項目建設團隊采用自密實、超緩凝、微膨脹混凝土加橋梁支座注漿工藝,有效減少既有結構后期沉降,提高既有結構全生命周期安全性。

在赤崗塔至赤崗區間的142米暗挖隧道施工中,項目建設團隊創新采用“上臺階機械掘進+下臺階控制爆破”混合工法,有效控制巖體擾動。項目構建“揚塵-噪聲-排放”立體防控體系,自主研發裝配式隔音罩,通過隔音棉和分流風口設計,解決了除塵設備噪音問題,為城市敏感區地下工程施工提供了示范。
項目建設團隊還建立三維模擬體系,對各種不利工況進行數值分析,多次方案論證與風險評估,最終實現近萬米盾構區間的順利貫通。(完)
【編輯:王琴】 ...Tags:
相關文章
AMD Radeon Pro W7900工作站跑分略輸英偉達RTX 6000 Ada
知識AMD即將推出的Radeon Pro W7900 工作站顯卡現已曝光,顯卡采用RDNA3 GPU,根據Puget Bench跑分信息,一臺搭載了i7-12700K的處理器和Radeon W7900 P ...
【知識】
閱讀更多駐澳大使肖千:推動中澳關系穩中有進正當其時
知識中新網悉尼7月8日電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7日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評論版發表題為《推動中澳關系穩中有進正當其時》的署名文章,表示當前中澳關系發展面臨有利契機,中方愿同澳方一道,加強高層引領,增進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聚焦共同利益,推動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取得更大發展。
文章表示,過去三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澳關系得到穩定、改善并實現全面轉圜。不久前,澳工黨政府勝選連任。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啟第二個十年,迎來又一個重要發展階段。當前,中澳均面臨新的經濟發展任務,中國正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澳政府致力于提升生產力。期待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文章稱,建交以來,中澳關系雖歷經風雨,但始終保持韌性與活力,關鍵在于兩國領導人的戰略引領。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中澳關系,致力于推動兩國關系超越穩定、向前發展。中方愿同澳方相向而行,保持高層交往勢頭,用好用足中澳總理年度會晤、外交與戰略對話、戰略經濟對話、部長級經濟聯委會、氣候變化部長級對話等主要政府間對話機制,不斷加強交流、深化互信、凝聚共識、促進合作。
“中澳經濟優勢互補,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十年前,兩國簽署高水平自貿協定,為促進雙方經貿合作發揮重要作用。”文章說,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澳最大貿易伙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中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為澳礦產、紅酒、牛肉、龍蝦等各類商品提供充足且穩定的消費市場。今年恰逢《中澳自貿協定》實施十周年,中方愿以更開放姿態、更嚴格標準對協定進行評估審核,不斷夯實農業、礦產等傳統領域合作基礎,積極拓展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增長點,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再上新臺階。
文章指出,中澳民間友好根基深厚,兩國人員往來頻密,人文聯系密切。中國長期是澳最大國際留學生來源國和最大海外游客來源國,每年有超過100萬的中國游客赴澳觀光旅游。目前在澳有一百多萬華僑華人,為促進澳經濟社會發展、豐富澳多元文化社會作出重要貢獻,成為中澳民間交往的重要紐帶。兩國現有100多對友好省州、姐妹城市,為增進地方交流和人民友誼發揮重要作用。
文章說,中澳均為亞太地區大國,也是戰后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和捍衛者。當前,國際社會變亂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中方愿與澳方一道,在國際和地區議題上凝聚共識,在聯合國、G20、APEC、東盟等多邊機制框架下加強協作,共同守護地區和平穩定,捍衛國際規則秩序,倡導自由貿易,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推動中澳關系穩中有進正當其時。”文章表示,中方愿與澳方攜手努力,加強高層引領,增進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聚焦共同利益,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地區國家的殷切期待出發,推動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取得更大發展。(完) 【編輯:陳海峰】 ...
【知識】
閱讀更多“十四五”中國創新成績斐然
知識中國集齊了“三顆明珠”。
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加上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全球領先,中國已成功摘取這三顆船舶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在國新辦7月9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了這一點。
這“三顆明珠”恰是“十四五”時期中國創新發展的生動注腳。
5年來,中國站上了一個又一個創新制高點,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運營,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行,“嫦娥六號”實現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無人采樣返回,第一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的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等等。
這些“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是中國創新的重大突破,科技創新帶動產業不斷向中高端轉型升級,很多領域正在加快從量變到質變、從追趕者到領跑者轉變。
事實證明,“脫鉤斷鏈”、打壓遏制只會增強中國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只會加速中國自主創新的進度和突破。
《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全球創新力排名較2023年上升1位,至第11位,是十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擁有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最多的國家。
即便是經受了世紀疫情、貿易霸凌等沖擊,中國依然穩步走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上,堅定且從容。
中國的創新突破不斷,靠的是什么?
這離不開經濟實力的支撐。
“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3個大臺階,預計將接近140萬億元。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相當于廣東、江蘇、山東三個排名前3經濟大省2024年的總量,超過長三角地區的總量,也超過世界排名第3國家的總量,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
視頻:中國有數|中國五年再造一個長三角來源:三里河
如今的中國,坐擁很多個“第一”“最大”“最多”的頭銜,包括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一能源生產大國、第一人力資源大國,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社會保障體系,建成了全球數量最多的5G基站。硬核的經濟實力,為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這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
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增至3.6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到1.2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提至2.68%,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
“十四五”規劃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中國是這么寫的,也是這么做的,3.6萬億元折射創新的決心和力度。隨著研發投入加速增長,創新基礎越來越牢,中國正從全球制造中心大步邁向全球創新中心。
這離不開人才紅利的釋放。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2024年我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中國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
人才創新活力不斷迸發,讓創新后勁越來越足。正如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所言,“中國的人才隊伍令人驚嘆,看好中國市場,在這里,一切皆有可能”。
這離不開創新生態的完善。
多年來,中國一直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促進科技迭代的成功之路。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73.8%。
中國式創新生態加速形成,創新氛圍越來越濃,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高速鐵路跨越千山萬水,電動汽車駛入千家萬戶,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我在中國看到了世界未來的樣子。”《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如此感嘆。
【編輯:劉湃】 ...【知識】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即將落子歐洲,極氪出海背后的底氣是什么?
- 售價7.38萬起 比亞迪海鷗正式上市
- 國產混動技術對比
- AWE2023丨華為全屋智能空間3.0亮相,讓你的生活更加智能
- 三星Galaxy S24將搭載獵戶座2400處理器:采用“雙芯片”設計
- AWE2023丨聯想天禧生態首次參展AWE,智能家居行業迎來新勢力
- AWE2023丨箭牌家居首次亮相AWE,重塑智慧空間新體驗
- 祝賀松下盈步智能馬桶入選家電創新科技熱選榜
- 紅魔5周年新品發布會官宣,5月10日,將發布一系列電競產品
- 售價7.38萬起 比亞迪海鷗正式上市
- 單日單站9000單!當外賣小哥“追上”高鐵
- 湖南探獲4.9億噸鋰礦石
- 表里山河是山西!
- “十四五”以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
- 402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 國臺辦:第八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將于7月中旬在浙江舉辦
- 暴雨黃色預警:福建廣東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 AI幫助下,一件新衣如何問世?
- 廣西田林:盛夏壽桃上市 村民采收忙
- “環青賽”進入第三賽段:車手挑戰220公里長距離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