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第三届丝路舞蹈节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展”
百科97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倫敦7月4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由英中表演藝術(UK China Performing Arts,簡稱UKCPA)主辦的第三屆絲路舞蹈節日前在倫敦The Source劇院舉辦。作為本屆舞蹈節的重要亮點,“中國傳統文化展”首次亮相。
本屆活動得到了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和東倫敦大學的支持。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協助下,集中展示了《和合之韻》《中國花鳥畫教學》等展現優秀傳統藝術的專著圖書及“中國古典舞美育”系列項目的教學成果。此次合作不僅搭建起學術、出版與舞臺藝術之間的橋梁,也為舞蹈節的順利舉辦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與平臺。
文化展同時匯聚了多位藝術家,他們以傳統技藝為基礎,融合當代技術與藝術思維,帶來了富有代表性的非遺作品與跨界創新。如朱婉蓉,成長于云南通海。她以國家級非遺“通海高臺”為靈感,融合VR、動態捕捉、3D建模與互動敘事等前沿技術,在虛擬劇場中重構民間儀式,打破時空界限,帶來耳目一新的數字非遺體驗。

云南非遺舞蹈傳承人喻律賢,以先鋒視角再現邊地民族文化遺產,將彝族馬纓花煙盒舞這一充滿紅河秘境色彩的民族舞蹈帶向國際舞臺,實現傳統與當代表達的融合。毛線藝術手工藝家白熙以毛線為媒,創作出一系列以小動物及熱門IP為靈感的作品,童趣溫馨,極具親和力,受到觀眾的廣泛喜愛。
據介紹,本次文化展全面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多樣性與創造力,構建起跨文化對話的橋梁,也為中英藝術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完)
【編輯:黃鈺涵】 ...相關文章
iOS 17將迎來眾多改變,新功能遭到提前曝光
百科蘋果將會在6月5日舉辦WWDC大會,屆時預計會發布新一代的操作系統iOS 17,近日網上也爆出了iOS 17的新功能以及一些改變,其中包括鎖屏、Apple Music、控制中心UI、應用程序庫以及手機 ...
【百科】
閱讀更多西北地區東部等地多降雨 黃淮江淮江南等地將有持續性高溫
百科中新網7月6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昨日,云南、廣西、臺灣、遼寧、吉林等地出現較強降雨,南方高溫天氣持續。未來三天,臺風“丹娜絲”將影響福建、浙江、臺灣等地及東南部海域,關注臺風發展動態并做好風雨防御工作;西南地區、西北地區東部、華北等地多降雨,關注局地強降雨和強對流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及對交通運輸、農業生產、旅游等的影響;南方大范圍高溫天氣持續,關注對能源供應、人體健康等的影響。
昨日云南廣西臺灣及東北地區等地出現較強降雨
昨日8時至今日6時,四川西部和南部、云南、貴州西部、廣西東部、湖南南部及遼寧北部和西部、吉林中西部、黑龍江中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雨,云南曲靖、廣西玉林、遼寧鐵嶺、吉林遼源等局地大暴雨(100~165毫米);上述地區最大小時降雨量30~60毫米,廣西玉林局地80~106毫米。受臺風“丹娜絲”影響,臺灣島西部和南部出現暴雨、局地大暴雨。
南方高溫持續
華北東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河北南部、山東中部、蘇皖北部、湖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39~41.5℃,新疆吐魯番局地43.3℃。
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四川盆地等地多降雨
未來三天,西北地區東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云南、華北等地多降雨,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
其中,預計,7月6日08時至7日08時,臺灣島、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部、海南島西部、浙江東南部、福建東北部、內蒙古南部、山西北部、陜西北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云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臺灣島中南部有大暴雨(100~23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過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中央氣象臺7月6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全國強降雨落區預報圖(7月6日08時-7日08時)。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丹娜絲”將給東南沿海帶來風雨天氣
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今天(6日)早晨由強熱帶風暴級加強為臺風級,早晨5點鐘其中心位于臺灣高雄西偏南方向大約270公里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緯21.3度、東經118.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80~22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60公里。
預計,“丹娜絲”將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向東北轉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還將有所加強,6日夜間至7日早晨將自南向北穿過臺灣海峽,在此期間可能擦過或登陸臺灣島西部一帶沿海,7日白天移入東海西南部海面,逐漸向福建北部至浙江中南部一帶沿??拷?月6日08時至7日08時,南海東部和南部的部分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東海西南部、廣東東部沿海、福建沿海、浙江沿海、臺灣島沿海將有6~8級大風,陣風9~10級,其中南海東北部、東海西南部的部分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西部、臺灣島沿海的風力有9~11級,陣風12~13級,“丹娜絲”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或地區風力可達12~14級、陣風15級。中央氣象臺7月6日06時繼續發布臺風黃色預警。
臺風“丹娜絲”未來96小時路徑概率預報圖(7月6日05時-10日05時)。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黃淮江淮江南等地將有持續性高溫
未來三天,黃淮、江淮、江漢、江南等地部分地區將有大范圍持續性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有37~39℃高溫,局地最高氣溫將超過40℃。
其中,預計7月6日白天,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重慶、華南大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新疆南疆盆地、河北南部、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湖北、湖南東部和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北部、廣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9℃,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魯番盆地、山東半島北部、蘇皖北部等地局地可達40℃以上。中央氣象臺7月6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
全國高溫預報圖(7月6日08時-20時)。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國內未來三天具體預報
7月6日08時至7日08時,臺灣島、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部、海南島西部、浙江東南部、福建東北部、內蒙古南部、山西北部、陜西北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云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臺灣島中南部有大暴雨(100~230毫米)。新疆南疆盆地和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5~7級風。
全國降水量預報圖(7月6日08時-7日08時)。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7月7日08時至8日08時,浙江東南部、福建東北部、內蒙古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陜西北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中部、川西高原南部、云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50~90毫米)。新疆南疆盆地、青海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4~6級風。
全國降水量預報圖(7月7日08時-8日08時)。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7月8日08時至9日08時,浙江東南部、福建北部、內蒙古南部、河北西部、山西西北部、陜西北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中部、重慶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50~90毫米),浙江東南部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
全國降水量預報圖(7月8日08時-9日08時)。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編輯:蘇亦瑜】 ...
【百科】
閱讀更多2000余年前的西漢貴族如何養生?這些文物揭秘……
百科兩千余年前西漢貴族如何養生?
不僅能針灸,還炮制出了熟地黃,也能喝上“五葉湯”,快來一起看看?;韬顒①R的“養生秘籍”。
圖為?;韬钅钩鐾恋挠窆芗捌鋬鹊尼t用針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圖
炒鋼技術制造的醫針
“在?;韬钅沟闹鞴字谐鐾亮艘慌赖馁N金漆盒,其中一個漆盒中有一段玉管,里面有紡織物包裹著的一套作為中醫針灸用的鋼針?!睏钴姳硎?,漆盒中的鋼針出土于劉賀的頭部位置,應是貼身并經常使用的物品。
圖為海昏侯墓內棺頭箱遺物出土情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圖)
出土針具的漆盒中,還有量匙多件,可能為勺取藥粉所用,與這套針具一同出土的一枚簽牌中寫有“九針具一”,可推測此套鋼針為傳世醫用文獻中“九針”的一種,是一套醫用器具。
圖為海昏侯墓出土的玉管及其內的醫用針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圖
得益于現代科技考古技術,考古人員發現這套針具是以生鐵為原料,經過脫碳鍛打形成的炒鋼制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以至于經過鍛打可以制成極細的針,橫截面直徑為0.3-0.5毫米。
“這套針具不僅極細,針灸時對人體的刺痛感較輕,還不易生銹,容易保存,已經十分接近現代中醫使用的針具?!睏钴姳硎?,這套出土醫針是西漢時期鋼鐵冶煉史、中國古代醫學史上的重要實物證據,表明至遲于西漢時期,炒鋼技術制造的醫針已應用于中醫針灸。
最早的中藥輔料炮制品
除針灸外,吃中藥也是劉賀的養生方式之一,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地黃炮制品,被確認為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中藥輔料炮制品。
圖為?;韬钅箖瘸鐾恋牡攸S炮制品。南昌漢代?;韬顕z址管理局 供圖
《神農本草經》記載地黃:“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除痹。生者優良。久服輕身不老?!?/p>
?;韬钅怪校鐾亮似癜l現的最早的中藥輔料炮制品。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 供圖
“這件地黃炮制品剛出土時我們認為或許是冬蟲夏草,后經過中國中醫科學院鑒定分析為玄參科地黃屬植物的根。”楊軍表示,不論是針灸還是最早中藥炮制品地黃的發現,都與劉賀所患的痹癥(“痿”疾)有所對應。
2024年11月,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室內,文物修復師正在清洗竹簡。劉思偉 攝
“醫工”漆盤
海昏侯墓中還出土了一件“醫工”漆盤,表明當時的西漢貴族已經使用“五葉湯”這樣的湯劑來調養身體。
記載醫方的竹簡
此外,在墓中出土的數千枚竹簡木牘中,有不少屬于“方技”一類,其中有不少醫方,但具體內容還有待考古人員,對竹簡的修復與解讀。
在南昌漢代?;韬顕脊胚z址公園內展出的青銅溫鼎?!≈行律缬浾?劉力鑫 攝
修身養性
古人認為修身養性也是一種養生可以“治未病”。
海昏侯墓中,不論是可散發香氣的博山爐,還是可以“入口即暖”的青銅溫鼎,都體現了當時西漢貴族,對身心健康的美好追求。
記者:李韻涵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編輯:付子豪】 ...【百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這種綠葉膳食纖維是芹菜4倍,鈣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里像是“開了空調”
- 時政微觀察丨青年大有可為
- 西安機場開通直飛奇姆肯特航線
- 畬鄉景寧牽手新疆新和:“云村晚”豐富民眾精神生活
- 全力搜救中!河南西峽極端強降雨致8人失聯
- 中馬書法界在吉隆坡舉行交流活動
- 寧夏啟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 第八屆“亞文青聯杯”籃球大賽在巴西圣保羅啟幕
- 斯諾克冠軍聯賽:肖恩·墨菲爆冷出局
- 廣東河源上半年供港澳活豬逾14萬頭 同比增4.2%
- 樹倒鳥散還是另謀出路?中東投資與恒大破產疑云
- 2023P&I丨索尼“芯”影像,助陣手機影像創作大賽
- 專訪佳能中國石井俊幸:P&I2023,首次展出1200 毫米鏡頭
- 海力士宣布LPDDR5T完成驗證:將成為天璣9300最強幫手
- iPhone 15 USB口不兼容安卓算什么,細數蘋果在接口上的騷操作
- 續航每天增加24公里,費用3
- 意外之喜!馬自達轉子發動機迎來第二春?
- 云鯨發布新一代掃拖機器人J4 帶來了這七大亮點
- 2023P&I丨Godox神牛攜新品亮相,影像系統解決方打造光影新體驗
- 純電動車能防彈?寶馬i7防彈版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