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焦點 >>正文
30个省份的293名文物技能人才四川泸州同台竞技
焦點74268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瀘州7月5日電 (記者 岳依桐)2025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5日在四川省瀘州市開幕。來自30個省(區、市)的293名選手同臺競技,大顯身手。
據了解,該賽事是目前中國文物行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職業技能賽事,也是文物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重要平臺。
本次大賽共設6個比賽項目,分別是金屬文物修復師、陶瓷文物修復師、紙張書畫文物修復師、木作文物修復師、泥瓦作文物修復師、考古探掘工。每個項目均設置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兩個環節,其中理論考核占20%,實踐操作占80%。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喬云飛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希望通過大賽,發揮以賽促學、促訓、促評、促建作用,激勵更多文物工作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文物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
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蔡安輝指出,希望以技能競賽為重要抓手,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完善職工服務保障體系,動員激勵廣大文物行業職工建功立業、創新創造。
據了解,本次大賽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主辦。(完)
【編輯:陳海峰】 ...相關文章
祝賀Bose Smart Soundbar 600入選家電創新科技熱選榜
焦點4月27日-4月30日,以“智科技,創未來”為主題的AWE2023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國內外的眾多家電廠商所帶來的家電新品、新科技、新技術、新解決方案紛涌而至。值此之際,熱點科技舉辦《家電創新科 ...
【焦點】
閱讀更多?微紀錄片《淬心》第五集 | 虛心以求真
焦點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這是一份發表于1927年春天的考察報告。它的作者,是時年34歲的毛澤東。整整32天,他輾轉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跋涉七百余公里,最終形成了這份一萬七千余字的報告。
1926年,隨著國民革命的蓬勃發展,由廣東開始的農民運動迅速發展到全國。這引起國民黨右派和封建地主豪紳的恐慌,污蔑農民運動是“痞子運動”,“糟得很”;中國共產黨黨內也出現了激烈爭論。
農民運動到底好不好?時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決心深入調研,用事實回答這個問題。
1927年1月4日,毛澤東動身前往當時農民運動發展最為迅猛的湖南,開始考察之旅。每到一地,他便召集有經驗的農民和農運工作同志開調查會,仔細聽他們的報告,刨根究底,多方求證,統計和分析各類數據。
1927年2月12日,毛澤東回到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駐地武昌,用四天時間,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報告中,毛澤東用大量確鑿的事實,說明農民運動實際上“好得很”,農民是“革命先鋒”。
這份報告在歷史的緊要關頭,為革命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這一原則的真實寫照。
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時,毛澤東第一次詳細闡述了“實事求是”的內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此后,“實事求是”思想不斷繼承和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思想路線。
從探索出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到制定實施14個五年規劃;從開啟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探索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道路。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唯物求實的傳統。早在公元81年,史學家班固便在《漢書》中以“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贊揚西漢河間獻王劉德考訂先秦古籍時的嚴謹態度。唐代學者顏師古,認為“實事求是”,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明代大儒王陽明則以“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主張“知行合一”。
從李冰治水以實測破除千年水患,到司馬遷著史以考信追溯歷史本真;從徐霞客探源以足代筆糾正地理訛傳,到彭任主張用“虛心以求真”的實證態度探索真理。“實事求是”早已成為一種治學態度和實踐智慧,熔鑄在我們民族的血脈之中。
南京大學教授李承貴指出,“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是有根據有原因的,用王陽明自己的話說,他要治療‘知行兩分’的病。真切篤實的行跟這個明覺精察的知,使它們統一起來。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不能知而不行,一定要實踐,一定要付諸實踐,強調實踐的價值,實踐的意義,實踐的優先性。”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學斌指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實事求是、知行合一,這種哲學思想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實事求是成為了我們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堅持一切要從實際出發,理論必須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去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因地制宜,讓沙海煥發勃勃生機
麥蓋提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三面環沙,沙漠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0%以上。殷紅海,新疆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黨支部書記,近十年來,一直忙碌在植樹造林第一線。
2014年,殷紅海從部隊轉業到麥蓋提縣克孜勒阿瓦提鄉工作。在負責小拱棚種植推廣工作時,他第一次見識到沙塵暴的破壞力。
殷紅海回憶道:“一場沙塵暴,200畝全軍覆沒,沒有一棵苗子能夠保留下來的,就在短短的5到10分鐘,全部上天,就那么快。那時候我們也意識到了,必須要干這件事,然后就開始到沙漠里頭來,開始植樹造林。”
2016年,殷紅海擔任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副主任,面對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建設的艱巨任務,他帶領團隊迎難而上。然而初期的栽種并不順利,買回來的樹苗近一半沒有成活,即便成活也難以生長。殷紅海并沒有氣餒,他帶著同事們連續半年吃住都在沙漠里,把關樹苗品質,嘗試不同的栽種方式,進行精準施肥輪灌。
樹苗成活了,僵苗拔節了。正是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殷紅海與同事們逐漸摸透了風沙的脾性。近十年的耕耘,終于匯成了沙海里不斷蔓延的綠色。
殷紅海治沙有方的同時,更在探索從“治沙”到“致富”的新路徑上邁出了堅實步伐。2018年,麥蓋提縣開始嘗試在梭梭林套種肉蓯蓉。
試種成功后,殷紅海充分利用防風固沙林基地資源,套種了8萬多畝的梭梭肉蓯蓉,這種藥材每年可采挖一萬畝左右,實現產值近2000萬元。
此外,殷紅海和他的同事們還將生態建設與脫貧工作相結合,動員群眾參與生態林管護,實現就業增收;鼓勵農戶成立合作社,種植沙棗、枸杞等經濟林,大力發展林下養殖。
殷紅海表示:“我們所從事的這份工作根本沒有捷徑,和沙漠打交道,就要實事求是,要不然我們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
如今,麥蓋提縣累計完成沙漠造林超過48萬畝,風沙天由2010年以前的每年150多天減少到現在的50天以下。參與生態林管護和林下經濟的農戶年均收入超過4萬元。麥蓋提縣逐步形成了沙漠治理、沙產業開發、農民增收致富的多贏格局。
進入新時代,脫貧攻堅戰以精準施策扎根現實,書寫人類減貧奇跡;生態文明建設以“兩山”理念遵循規律,鋪展綠色畫卷;科技創新堅持自立自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郝立新認為,“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黨的生命線,更是黨性的試金石。共產黨員應錘煉過硬作風,用好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多到基層一線去,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體察實情,全面掌握情況,讓調研成果惠及民生、促進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今天,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必須心懷“國之大者”,繼續實事求是,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實實在在的業績。
【編輯:劉陽禾】 ...【焦點】
閱讀更多紅色基因鑄魂、綠色產業賦能——抗聯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生機
焦點央視網消息:1940年2月23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在濛江雪原與日本侵略者英勇戰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用男兒血性和鋼鐵意志,在白山黑水間,鑄就中國人永遠挺立的精神豐碑。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省靖宇縣,這片因英雄得名的紅色熱土探索出“紅色基因鑄魂、綠色產業賦能”的發展路徑,讓抗聯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生機。
英雄豐碑屹立 精神薪火相傳
總臺記者 趙文彬:吉林省靖宇縣,曾是東北抗聯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根據地。在這里,東北抗聯構建了諸多軍事密營基地,儲備了糧食、衣物以及槍支、子彈等物資,時刻準備抗擊侵略者。
此刻,我正站在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紀念碑前。腳下這片黑土地見證了1940年2月23日那個悲壯的傍晚——楊靖宇孤身一人與日偽軍巧妙周旋,即便彈盡糧絕,依然寧死不屈,最終,倒在了這片土地上。這個位置就是楊靖宇壯烈犧牲的地方。后來,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人們在此樹立紀念亭。距離紀念亭北側大約100米處,矗立著楊靖宇的巨幅雕像。在紀念亭南側,一座高大的花崗巖紀念碑挺拔地佇立在松柏之間,碑石之上,鐫刻著朱德同志題寫的碑文“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來到這里瞻仰緬懷。現場有學生團隊,還有全家出游的家庭,有的孩子在認真聆聽家長的講解,大家神情莊重,向英雄致敬。這里,不僅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英雄精神代代相傳的精神坐標。每逢節假日都會有眾多群眾前來,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暑假即將來臨,每年寒暑假,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紛紛到此,開展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走進那段“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的抗聯艱苦歲月。
在園區的另一側是楊靖宇紀念館。目前,紀念館正在修繕施工,預計再過一個多月將重新對外開放。修繕后的紀念館繼續陳列東北抗聯將士當年使用過的物品和珍貴照片,同時,還將借助AR等新技術手段,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段革命歲月,深刻感受到抗聯戰士們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讓紅色基因可感可觸。
藍莓產業崛起 鋪就致富之路
80多年過去了,如今,抗聯精神依然在靖宇縣這片熱土上閃耀著光芒,而這里的民生、產業也一直在不斷發展。我們知道,靖宇縣地處長白山西麓,憑借北緯42°的獨特地理位置和火山巖地貌孕育的肥沃土壤,當地大力發展藍莓種植,目前已成為全國晚熟藍莓的優勢產區。全縣3.4萬畝藍莓園,鋪展在8個鄉鎮,帶動94個村近萬戶村民增收。從育苗大棚到冷鏈倉儲,從果汁生產線到電商直播間,一條年產值約3億元的完整產業鏈已初步成型。這是靖宇縣的第一張振興名片——“寒地藍莓之鄉”。
礦泉資源開發 守護綠水青山
靖宇縣的第二張名片是“礦泉之城”。這里完整的火山地貌造就了優質天然礦泉水資源,目前已發現礦泉38處,均為自涌泉,日涌水量10.86萬噸。當地在開發中一直堅守生態底線,制定了嚴格的水源開采量控制標準。2024年,累計實現產量168萬噸左右,產值20多億元。
靖宇縣,東北抗日游擊重要根據地,如今,產業蓬勃發展,民生不斷改善,當地大力推動紅色文化與綠色產業深度融合,抗聯精神在白山松水間永放光芒。 【編輯:劉陽禾】 ...
【焦點】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活力中國調研行)直播間變“致富間” 黃陵筑起產業升級“強引擎”
- 2025不夜重慶生活節啟幕 超200場特色活動點亮山城夜經濟
- 汛期來襲 快來get你的雷雨天氣“安全盔甲”
- 東南亞水果進口旺季 日均超200車榴蓮從友誼關口岸入境
- 中新健康丨和烤串絕配的不是啤酒,而是這三種茶!
- 今起三天北京將開啟連續高溫模式 下午至夜間需防雷陣雨
- 企業家獻策助廣東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
- 本周末為何沒有“蘇超”比賽?
- 2025年7月電影總票房破10億
- 王毅會見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
- 海外華媒甘南行:盛夏甘南草原迎客忙
- 特朗普稱美國將從8月1日起對進口銅征收50%關稅
- 國家統計局:2025年全國夏糧穩產豐收
-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迎來陜西活動周
- 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擊沉一艘貨輪
- 吉林“桑拿天”將減弱 “及時雨”澆退悶熱
- 十五運會廣州賽區首個群眾賽事將于8月舉行
- “第五屆世界食事論壇”將于10月在海南舉辦
- 2025年6月全國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1849.6萬件
- 神十九乘組183天太空之旅:種甘薯、養果蠅、出艙時長創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