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娛樂 >>正文
中国武术全球推广:武术亚洲杯劲吹青春风
娛樂7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松原7月6日電 題:中國武術全球推廣:武術亞洲杯勁吹青春風
中新網記者 郭佳
聚光燈下,20歲的新加坡選手羅芝寧凝神靜立。太極拳配樂漸起,她身形舒展,騰挪間剛柔相濟,落腳時穩若磐石。隨著最后一道弧線收勢,電子屏亮出9.693的高分。這位世錦賽與亞錦賽雙料冠軍再次征服賽場,其身影正是中國武術全球化浪潮的生動注腳。
6日,第一屆武術套路亞洲杯、第二屆武術散打亞洲杯繼續在吉林松原舉行,兩項比賽共吸引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171名頂尖武者同臺競技。
年紀雖輕,羅芝寧卻已有10年太極拳功底?!拔曳浅O矚g太極拳以柔克剛的感覺,配上音樂后更是一項富有藝術感的運動?!彼f,“在新加坡,武術運動很受歡迎,有許多小學生都在學習武術?!?/p>
武術具有鮮明的攻防技擊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深受世界各地民眾喜愛,如今已發展成為一項全球性的體育運動。羅芝寧的成長印證了武術在亞洲的蓬勃生命力。本次賽事,這位年輕武者還將挑戰太極劍、雙人太極與對練項目。

5日進行的首日比賽,中國香港隊表現非常搶眼,奪得3金1銀,在長拳項目上更是包攬男女兩個冠軍。教練耿曉靈受訪時表示,近些年香港推動退役運動員進校園,讓許多青少年了解了武術魅力,進而踴躍參與,為儲備競技人才打下了很好的根基。
“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中國武術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眮喼尬湫g聯合會副主席張金發受訪時說,舉辦兩大武術亞洲杯賽事正是為青少年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
記者觀察發現,武術套路賽場上運動員成績極為接近,常需精確到小數點后幾位方能分出勝負?!艾F在全球都非常注重運動員身心健康,所以我們不再追求無限拔高動作難度,而是轉向追求武術普及化?!睆埥鸢l認為,AI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助力這一目標的實現,通過引入AI輔助評分系統,可以精準量化動作精度,促進運動員高質量完成每個武術動作。

隨著武術在全球日益普及,其進入奧運會的呼聲也愈發高漲。張金發說,這也是國際武術聯合會與亞洲武術聯合會全力推動的重點工作。盡管無緣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但重要突破已然顯現——武術已正式列入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競賽項目。
張金發認為,這對全世界的習武者來說,特別是青少年運動員,是一種非常大的激勵。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武術這項運動中來,共同強身健體,提升自我。(完)
【編輯:曹子健】 ...相關文章
續航超1000公里 未勢能源“木星”車載液氫儲氫系統首發
娛樂4月10日,未勢能源“木星”車載液氫儲氫系統首發,這套系統采用了氣氫和液氫雙路線并行的技術方案。其中,液氫系統的質量儲氫密度≥8wt%,搭載車輛之后,續航里程將超過1000km,具有較高的儲氫密度和續 ...
【娛樂】
閱讀更多廣深港跨境客流上半年突破1500萬人次
娛樂中新社深圳7月7日電 (索有為 郭成海)深圳鐵路部門7日發布消息稱,2025年上半年,廣深港高鐵累計運送跨境旅客達1503.2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8.8萬人次,日均8.3萬人次,增幅達16.1%。
據了解,廣深港高鐵上半年累計開行旅客列車超3.7萬列。香港西九龍發往內地的旅客達736.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96.7萬人次,增幅為15.1%。
其中,發往廣東省內的旅客達583.8萬人次,占比高達78.3%,同比增長96.7萬人次,增幅15.1%。在發往廣東省內的旅客中,發往深圳地區的旅客達261.6萬人次,占總客流的35.5%,同比增長75.7萬人次,增幅14.9%。
內地發往香港西九龍的旅客達76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12.1萬人次,增幅為17.1%。其中,廣東省內發往香港的旅客達606.8萬人次,占比79.1%,同比增長82.6萬人次,增幅為15.8%。深圳地區發往香港的旅客達285.8萬人次,占比37.3%,同比增長50.8萬人次,增幅高達21.6%。
今年跨境旅客于6月30日突破1500萬人次,相較去年提早27天實現。
廣深港高鐵作為連接內地與香港的交通要道,也成為外籍旅客的熱門選擇,進一步促進了大灣區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與合作。受益于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西九龍邊檢站今年上半年查驗外籍旅客超66.3萬人次,同比增長35%。其中,免簽入境的外籍旅客超13.8萬人次,同比增1.1倍。(完) 【編輯:惠小東】 ...
【娛樂】
閱讀更多東西問|斯欽孟和:“活態史詩”《格薩(斯)爾》的傳承之變
娛樂中新社赤峰7月3日電 題:“活態史詩”《格薩(斯)爾》的傳承之變
——專訪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首任秘書長斯欽孟和
中新社記者 奧藍
《格薩(斯)爾》是“中國三大史詩”之一,流傳于中國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納西族、普米族等多個民族,于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演唱篇幅最長的史詩。
《格薩(斯)爾》代表中國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藝術的極高成就。它不用文字記錄,而由眾多民間說唱藝人歷經千年傳唱下來,其傳承內容和方式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并隨社會發展不斷獲得充實和創新。日前,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首任秘書長斯欽孟和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相關議題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格薩(斯)爾》是一部怎樣的史詩?
斯欽孟和:《格薩(斯)爾》是用韻文體創作的民間故事。人間大亂時,一個叫格斯爾(也稱格薩爾王)的神仙騎神馬下凡。他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帶領百姓一起建立幸福家園。
之后,這個故事在傳唱藝人口耳相傳的吟唱和表演中,又被加入很多個人理解與表達??梢哉f,每一個傳唱藝人都是《格薩(斯)爾》的傳承者,也是創作者。
就這樣,《格薩(斯)爾》慢慢變成一個很長的故事。這些年,我們整理搶救的文本大都在1萬至10萬行詩左右。
1981年,我在新疆的13個縣市田野調查時,走訪45位傳唱藝人,搜集35部《格薩(斯)爾》史詩。因為口耳相傳、沒有文字記錄,即使是同一個人,他的每一次傳唱,內容都會受外部環境、個人心態影響而有所變化。
2019年8月10日,“2019年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開幕。圖為開幕式上的《格薩(斯)爾》說唱表演。中新社記者何蓬磊攝
中新社記者:《格薩(斯)爾》為什么能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時期受歡迎?
斯欽孟和:《格薩(斯)爾》是一種在多地區、多民族中廣泛流傳,與時俱進的罕見文化現象。目前,在中國的內蒙古、西藏、新疆、甘肅、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區和蒙古國、俄羅斯等國,都在民間發現了《格薩(斯)爾》的傳承者。
其一,《格薩(斯)爾》講的是一個英雄故事,其中包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英雄的崇拜、對惡勢力的不滿與抗爭。這其中包含了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容易引發共鳴。
其二,作為一種在民間流傳的說唱技藝,《格薩(斯)爾》的表演形式是“說+唱+演奏”,唱詞是詩歌,每一句都不長,配合以曲調,朗朗上口,便于傳播,因此有豐厚的民眾基礎。
其三,《格薩(斯)爾》又被稱為“活態史詩”。在民間傳承過程中,傳唱藝人為吸引觀眾,總會加入當下的流行元素來豐富故事內容。大到故事情節,小到人物服飾、表情、環境等細節描寫,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最典型的就是《格薩(斯)爾》的個人故事中,能明顯看到當時流行的話本和著名英雄的“影子”,比如《三國演義》的關羽、《水滸傳》的武松等。有時,格薩(斯)爾在抒發情感時還會有唐詩宋詞。
在我看來,這正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體現。傳承至今的《格薩(斯)爾》都是章回體,這應該也是吸收了當時歷史長篇小說的特點。
2019年9月16日,四川甘孜縣格薩爾王城暨百村產業基地舉行開城儀式,城內以《格薩(斯)爾》故事打造的景觀小品體驗地有1000余處,游客可聽《格薩(斯)爾》說唱、看《格薩(斯)爾》藏戲等。中新社記者劉忠俊攝
中新社記者:相較過往,當前《格薩(斯)爾》的傳承與發展有無變化?
斯欽孟和:當然是有變化的。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系統性地開展了《格薩(斯)爾》的搶救保護工作,還于1984年成立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其辦公室設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之后,我們有組織地開展各項工作,經過努力取得了矚目成績。很多優秀的專家學者、民間藝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也有豐富的研究成果。
我研究《格薩(斯)爾》40余年,體會很深。我認為,這一文化事象的傳承語境和傳承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傳承中遇到了實際問題。因為,時代變了。
之前,《格薩(斯)爾》是在民間流傳的說唱技藝,傳承人大多出身貧苦,傳承方式是師徒制。徒弟沒有上學的機會,七八歲起跟著師傅學習,經數年耳濡目染、口耳相傳,才能掌握這項技藝。之后,徒弟大多也會將其作為謀生手段,并在表演過程中不斷打磨作品。就這樣,《格薩(斯)爾》一代代傳承下來。
如今,中國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早已普及,民間師徒制的傳承方式面臨一定困難。此外,快節奏、碎片化、海量信息的社會特點,也對史詩的傳播影響很大。
在此情況下,以整理收集的大量成果為基礎,將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尤為重要。
現階段,《格薩(斯)爾》在中國的民間傳承與保護工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向展開:
一是建立《格薩(斯)爾》的數據庫。以數字化形式將史詩完整保存下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二是選取《格薩(斯)爾》中的經典故事或精彩片段,創作為舞臺表演的演出作品。例如,一直活躍在內蒙古基層的烏蘭牧騎演出隊正在成為重要載體,演出隊成員有著扎實的表演基礎,他們在民間、基層的帶頭作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式。
三是在中小學推廣科普,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組建校園格薩(斯)爾樂隊等。在素有“格薩(斯)爾之鄉”之稱的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不少中小學都在課余時間組織這樣的樂隊。
2020年10月14日,青海省雜多縣第二民族完全小學的小學生表演《格薩(斯)爾》史詩說唱藝術。中新社記者蘇丹攝
四是將《格薩(斯)爾》影視化,以動畫片、電影等形式展現史詩中的故事。(完)
受訪者簡介:
斯欽孟和。受訪者供圖
斯欽孟和,蒙古族,《格薩(斯)爾》研究學者、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首任秘書長。其學術領域為蒙古語族民族文學、民俗學及游牧文化,于20世紀80年代起參與《格薩(斯)爾》的搶救整理和相關民俗文化的記錄保護與研究工作,已收集整理民間錄音資料4000余小時,其中包括1600余小時、百余位《格薩(斯)爾》民間藝人的口述資料。所著《〈格斯爾〉版本源流研究》等3部作品被譯成蒙古文、俄文在海外發行。
【編輯:張令旗】 ...【娛樂】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浙江杭州:VR觀展讓石窟藝術“觸手可及”
- 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即將登陸北京藝術中心
- 香港財政司司長訪問韓國 推介香港新優勢與新機遇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粵港澳大灣區)十五運會兩項跨境賽事將實現“無感通關”
- 香港首屆世界品牌大會舉行 國際品牌科學院落戶香港
- WTT美國大滿貫賽:林詩棟首輪險勝 中國男單僅存3人
- 忍忍就過去了?專家:“糖痛”嚴重時有截肢風險
- 四川阿壩縣:萬畝油菜花盛夏綻放
- 泡泡瑪特自己申請注冊“LAFUFU”商標
- 華裔青年學生開啟上海實習:感受文化的回響與傳承
- 福州:市民賞匠心品戲韻樂享周末
- 深圳市僑務經貿代表團以僑為橋 共赴絲路共贏之約
- 高中畢業生暑期兼職亂象調查:應聘影院檢票員卻被安排去洗碗
- “為一場演出赴一座城” 演唱會經濟持續升溫
- 民航局:將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線
- 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成立 冀在不同經濟體間搭建橋梁
- 2025高爾夫華彬傳奇冠軍賽開賽
- 臺風“丹娜絲”致四條“小三通”客運航線停航
- 研習路:一份發展戰略的時代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