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龙游渔老大带出“洋学生”:真正诠释“授人以渔”
探索27111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衢州7月4日電 (張斌 葉綠丹然)“快把燒杯、生理鹽水、剪刀拿來!”
近日,在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湖鎮鎮地圩村,龍游溪流性魚類繁養共富創業基地負責人翁旭東的聲音洪亮而急切——他正手把手指導兩位來自非洲的研究生高丹和奧雷斯特·阿基馬納,如何對剛捕獲的野生魚種進行人工繁育。

兩位非洲學生聽得全神貫注,眼神里充滿了求知欲,很快便學著上手操作起來。
25歲的高丹來自剛果(布),同行的是26歲的奧雷斯特·阿基馬納,來自盧旺達。他們都是浙江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的碩士留學生,近期在龍游縣開展實習。
作為浙江省重要的水產養殖基地,龍游縣近年來依托科技創新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水產之路。在這片一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智能水產基地,兩位“洋徒弟”隨師傅學習種魚親本選育、繁育技術、魚苗運輸管理。
“這里的成就令人震撼,尤其是循環水養殖系統,完全顛覆了我對水產養殖的認知。”高丹說,中國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要好好學知識,學成回國后,以這種先進模式為基礎創辦一家公司。”
奧雷斯特則瞄準了家鄉的餐桌。“我很喜歡吃魚,但是我們那里水產養殖水平不高,鯉魚、鯽魚價格昂貴。”奧雷斯特·阿基馬納說,他看到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前景,加上中國先進水產養殖技術和經驗的加持,他的求學信心不斷增強。
基地養殖的魚種較多,習性各為不同,好在“洋學生”專業基礎不錯,積極上進,上手很快。為學到更多實操技術,工作結束后的高丹和奧雷斯特努力學習中文,希望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跟師父溝通。
“這兩個小年輕很上進,剛來兩天,就跟下所有工作流程,非常好學。”翁旭東說,目前,雖然語言溝通還有些許障礙,但一個眼神和動作,“洋學生”們就能領會,在下一次實操中運用自如。
據了解,接下來,還將有數名在讀的非洲碩士留學生來龍游溪流性魚類繁養共富創業基地,把中國先進的漁業養殖技術帶回非洲。(完)
【編輯:胡寒笑】 ...相關文章
疑似索尼Xperia 5 V完成入網手續 驍龍8 Gen 2加持并支持33W充電
探索如今大部分安卓手機廠商已推出搭載驍龍8 Gen 2處理器的旗艦手機,但索尼的新一代旗艦手機還沒出現,不過最近有消息透露,索尼的Xperia 5 V新機已完成了入網手續,看來索尼的新一代旗艦手機發布時間 ...
【探索】
閱讀更多嚴懲“開盒”,給隱私“上鎖”
探索嚴懲“開盒”,給隱私“上鎖”(“融”觀中國)
——“守護清朗網絡空間”系列報道④
今年3月,一則“13歲未成年人開盒孕婦”事件引發熱議,把“開盒”一詞推上風口浪尖。
何為“開盒”?即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搜集并公開他人姓名、身份證號、住址、聯系方式等敏感信息,目的多為煽動網絡暴力、誹謗攻擊或謀取利益。
5月底,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要求強化“開盒”問題整治工作。“開盒”屢禁不止,根源在哪?網友該如何給個人隱私數據“上鎖”?記者進行了采訪。
“開盒”網暴,為何“防不勝防”?
一天醒來,手機被無數條恐嚇電話和私信“轟炸”,家住北京的插畫師小蔡意識到:自己被“開盒”了。
“這些信息來自不同的賬號,大多是新注冊的,IP地址都一樣,拉黑一個,又來了10個。”小蔡說,“我幾年前發布的動態也被翻出來,在一個我不知道的群里被辱罵造謠,然后又截圖發給我;對方甚至曬出我家地址,威脅綁架。”
而這一切的發生,不過是因為小蔡曾在群聊里為另一位被這名“開盒者”攻擊過的網友抱不平。弄清原委后,小蔡報了警。經過警方介入,對方終于消停。
回想起與“開盒者”對抗的這段經歷,小蔡心有余悸:“我完全不認識他,和他也沒有過任何利益糾紛。他‘開盒’我,僅僅因為我在群里說他做得不對。這件事很恐怖,給我身體和心理上都帶來很大傷害。”
提到“開盒”,不少人會想起“人肉搜索”。二者有哪些關聯和不同?
曾處理過不少相關案件,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互聯網審判庭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何定潔告訴記者:“一定程度上說,‘開盒’是過去‘人肉搜索’的技術升級版。”
具體而言,傳統人肉搜索主要依賴網友“眾籌”,即通過公開討論、信息交換等方式獲取他人隱私;而“開盒”更加組織化、產業化,通常由專門的“開盒者”或違法及游走在法律邊緣的“黑灰產”提供服務,信息獲取更加精準高效。
因此,“開盒”比“人肉搜索”更加廣泛和隱蔽。
“由于個人信息買賣交易的黑灰產業鏈條已經成形,現在來看,‘開盒’并不是一個門檻和成本很高的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解釋,“大多數情況下,由于開盒者匿名發布信息,責任主體往往難以直接查實,增加了追責難度。”
在已曝光的案例中,許多被“開盒”的個人隱私數據來自境外“社工庫”,即不法分子收集泄露的個人信息后搭建的數據庫。最多花費幾百元,就能“買”到一個人的戶籍地址、婚史記錄、身份證正反面、名下房產、銀行卡流水等全套信息。
這些被交易的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有報告顯示,2023年,全網監測并分析驗證有效的數據泄露事件超過19500起,涉及金融、物流、航旅、電商、汽車等20余個行業。今年的315晚會也曝光,一些所謂“獲客軟件”能從社交記錄、購物訂單中竊取他人信息,然后打包出售。
尤其近年來,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各類智能設備普及,給個人信息保護帶來更多考驗。
“一方面,智能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持續采集使用者的語音、影像等敏感數據信息,若安全防護不足,易被黑客攻擊竊取;另一方面,不同設備間的數據互通共享機制如果缺乏規范,也容易導致信息跨平臺無序流轉,從而形成更加隱蔽的個人信息泄露鏈條。”何定潔告訴記者。
未成年身份,影響對“開盒”的處理嗎?
在社交媒體上檢索“開盒”,記者發現:無論是受害者還是施暴者中,都存在著比例驚人的未成年人。
2023年,視頻網站嗶哩嗶哩曾通報一起案例,稱有群體在境外平臺有組織地煽動用戶對站內UP主進行“開盒”,違法者共計40余人,主要活動人員為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作為網絡‘原住民’,往往更加深入地參與各類網絡社群,比如‘飯圈’‘二次元’‘游戲圈’等等。”劉曉春告訴記者,“有時這些社群的價值導向容易走偏——只是對某個角色或明星持不同觀點,就發生對立引戰,‘開盒’成為一種攻擊和報復的手段。”
此外,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網絡安全意識較薄弱,有時意識不到自身行為的后果,更可能出于宣泄情緒、吸引眼球、炫耀技能等目的參與“開盒”網暴。
“倘若不加以干預整治,會污染整個網絡生態,也給未成年人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劉曉春說。
那么,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性會影響“開盒”的處理與追責嗎?
“司法機關通常會綜合考慮未成年人的年齡、心理狀態、行為動機等因素,采取寬嚴相濟的處理方式,強調教育和引導作用。”何定潔說,但這并不意味著未成年身份就是“擋箭牌”。
對于未成年人的“開盒”行為,倘若構成犯罪,已滿16周歲應負刑事責任;若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侮辱、誹謗、威脅人身安全、散布隱私等,已滿14周歲即可予以治安處罰。對于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應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造成損害的,監護人要承擔民事責任。
而當受害者是未成年人時,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對施暴者要“依法從重處罰”。
長期關注這一領域,劉曉春認為,想解決未成年人參與“開盒”問題,需要不同主體協同發力:“學校應開設相關課程、講座,讓孩子們知道‘開盒’是違法的,會侵犯他人合法權益,需要承擔法律后果。平臺也需要加大管控力度,實施更有效的監測和預警。”
嚴防“開盒”,如何為信息“上鎖”?
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門檻一再降低,背后“黑灰產”不斷曝光。面對隱蔽性極強的“開盒”威脅,人們不免擔憂:如何為自己的個人信息“上鎖”?
聯合國網絡安全與網絡犯罪問題高級顧問、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吳沈括指出:“網絡‘開盒’現象蔓延的后果之一,就是對個人信息的正常流轉利用產生消極影響,讓民眾對個人信息相關的產業產生不信任。這需要國家網信部門盡快出手整治。”
目前,國家已采取一系列加強個人隱私信息保護舉措。
今年2月,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等法律法規,依法集中查處了82款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違法違規APP(含小程序)。5月,中央網信辦又通報了15款APP和16款SDK(即軟件開發工具包)。
被查處通報的APP涵蓋多種類別,包括手機游戲、在線壁紙、醫療健康、教育培訓、在線支付、小說影視、在線交友等。
除此之外,今年3月,中央網信辦還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開展2025年個人信息保護系列專項行動的公告。
這份公告劃出不少監管“重點”:包括智能穿戴產品、智能家居產品、智能學習終端等超范圍收集非必要個人信息,公共場所違法違規收集使用人臉識別信息,掃碼點餐、出行乘車、掃碼充電等線下消費場景強制收集非必要信息等典型情況。
公告還特別提到,要對“通過暗網電報等境外渠道以及境內渠道違規售賣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開展治理。
從根源上消除“開盒”,徹底堵住個人信息泄露的缺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相關黑灰產鏈條經過多年積累,根除起來需要打‘組合拳’。”劉曉春提醒,“不僅國家要完善監管標準、加強執法力度,相關企業也要加強內部組織管理。”
此外,還要做好對公眾的教育。吳沈括告訴記者:“‘開盒’發展蔓延,背后有一定社會心理基礎——部分人并沒有將‘開盒’或‘人肉搜索’當作一種違法行為。”他表示,需要完善法律知識的普及,尤其面向未成年人,做好普法教育與宣傳引導。(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霍旻含) 【編輯:梁異】 ...
【探索】
閱讀更多安徽合肥:40℃高溫來襲 民眾夏日戲水納涼
探索7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天鵝湖沙灘上,市民們扎堆戲水納涼。(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7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天鵝湖沙灘上,市民們扎堆戲水納涼。(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7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天鵝湖沙灘上,市民們扎堆戲水納涼。(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7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天鵝湖沙灘上,市民們扎堆戲水納涼。(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7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天鵝湖沙灘上,市民們扎堆戲水納涼。(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編輯:姜媛媛】 ...
【探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歷史轉折處的那“一夜之間”(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 航母編隊訪港掀熱潮 民眾爭睹“國之重器”
- 《花園生活美學》新書首發 闡釋“花園是一種世界觀”
- 前5個月我國鋼鐵工業增長顯著
- 以色列派團赴多哈重啟加沙地帶停火談判
- 東西問丨賈世杰:一塊懷表講述了怎樣的南洋華僑抗日救國故事?
- 習語|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
- (尋味中華|非遺)玩偶穿上了夏布繡,古拙技藝對話時尚潮流
- 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在重慶閉幕
- “兩岸生物醫療融合發展中心”在福州啟用
- 第二屆杭州“玉鳥杯”僑界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 航拍新疆:夏日伊寧市如夢幻畫卷
- 從上海“自貿經驗”到“全國方案” 服務貿易如何持續加快擴大開放?
- 肌肉線條分明才是健康的好身材嗎?丨中新真探
- 高溫天氣持續 南昌地鐵設置40個站點納涼區供市民避暑
- 外媒:印度擬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
- 俞振華:我國儲能總體將從規模化發展向全面商業化轉變
- 題材敘事與視聽美學之新探索 電視劇《護寶尋蹤》研討會舉辦
- 廣州從化“黃金雙果”陸續上市
- (抗戰勝利80周年)臺灣抗日志士后代訪杭 踏尋兩岸共同抗戰歷史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