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研习路:一份发展战略的时代回响
百科937人已圍觀
簡介
中國日報廈門7月4日電(記者徐偉、胡美東)晨曦初露,綠意盎然的筼筜湖畔,晨跑者輕踏步道,新人們在湖岸留下幸福剪影,候鳥掠水而過,泛起陣陣漣漪。如今的筼筜湖,碧波蕩漾、生機勃勃,已然成為廈門這座海濱城市的“會客廳”和綠色地標。
而在四十多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當時,筼筜湖尚為廈門內灣漁港,各種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長期直接排入湖中,湖水發黑發臭、魚蝦絕跡,市民稱其為“死湖”。
1985年,32歲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廈門擔任市委常委、副市長,履新伊始即著眼長遠。翌年,他領導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下簡稱《發展戰略》),擘畫廈門未來十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
這份戰略報告由習近平同志親自牽頭,十幾家單位、100多位專家學者和相關工作人員組成課題組,經過一年半廣泛調研、反復論證,最終形成一部逾20萬字的系統性成果。報告將生態環境保護置于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并對筼筜湖水污染發出明確警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急速給予治理。”
《發展戰略》中的一句論述擲地有聲:“本市的生態環境實為優越,在發展特區經濟的同時,一定要防止環境污染,保持生態平衡,為廈門地區人民和子孫后代保護和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生產環境。”
《發展戰略》全面勾畫出廈門未來十五年的發展藍圖,涵蓋經濟建設、產業布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生態保護、精神文明建設與教育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提出了自由港的初步設想,開啟了廈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現在回過頭看,《發展戰略》高瞻遠矚,解答了特區怎么發展的問題,”廈門市原計委副主任、參與戰略編制的鄭金沐表示,“習近平同志在上世紀80年代就體現出一種甘于做鋪墊、甘為后人種樹的精神境界,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廈門大學原副教授劉連支亦參與了《發展戰略》的撰寫。他回憶,當年廈門特區的發展猶如“摸著石頭過河”,“在這個過程中,習近平同志就是帶領廈門人民一起過河的引路人。”
他說:“這份戰略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之一是規劃本身的長期性、持續性、可操作性至關重要。規劃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發展戰略》不僅是廈門城市建設的重要起點,更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一以貫之的治國理政理念。早在廈門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展現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優先的發展思維。
1988年3月,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著手治理筼筜湖污染問題。面對資金難題,會議明確“市財政今明兩年每年撥給1000萬元”,相當于當年全市基本建設投入的1/10,比之前十幾年的總投入還多。
習近平同志還創造性地提出了系統治理筼筜湖的“20字方針”(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為湖泊綜合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式。
“當時廈門發展的底子比較薄,經濟發展非常迫切。部分領導干部選擇把錢投到經濟效益好的地方去。習近平同志卻強調要算‘生態賬’,這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時任廈門市公用事業局副局長張益河說。
其后,廈門持續推進五期綜合整治,投入資金約19.9億元,一張藍圖繪到底,取得顯著成效。如今的筼筜湖水質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近年湖區共發現63種游泳生物、約200種浮游動植物,累計發現15目37科98種鳥類。
筼筜湖的蝶變,正是《發展戰略》從藍圖走向現實的生動縮影。
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表示:“這部《發展戰略》可以說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許許多多創新理念和實踐探索的集成式文獻,為廈門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事業提供了源頭活水。”
“在《發展戰略》中,通篇貫穿著‘創新、綠色、開放’等發展理念,不僅科學規劃了經濟建設戰略重點,還前瞻性部署了科技創新、生態保護、精神文明建設、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工作。這也反映出,早在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就萌發出現代化不只是經濟的現代化,更是科技、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的重要觀點。”
在《發展戰略》的科學引領下,廈門城市發展取得長足進展。1985年至2024年,廈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8%,分別高出全國和福建省同期增速5.1和2.8個百分點。
其中最具前瞻性的部署之一,是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設計。《發展戰略》提出,廈門要“擴大對外開放,抓緊實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這是廈門對外開放的“關鍵一招”,為后來的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思想先導和路徑引領。
廈門自貿片區建設正是在這一戰略指引下破題起勢、蓬勃發展。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何東寧表示:“現在廈門自貿片區的發展就是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高水平開放的信心,以制度創新來推動高水平開放,以制度創新來推動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廈門自貿片區新增注冊企業已超過4.2萬家,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超過12%。2024年,廈門自貿片區以全市2.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市12.4%的地區生產總值、35.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和30.6%的實際利用外資。同時,片區還建成了國內最大、全球重要的第三方航空維修基地,成為廈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支撐點。
同時,在《發展戰略》中,產業發展的藍圖也早已繪就。《發展戰略》提出,“用電子技術等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形成技術復合體。”40年來,廈門電子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產值由1985年的4.87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2279億元,增長466倍,成為廈門第一支柱產業。
“廈門城市發展的高素質和高顏值特色給了企業很大的助力,”美圖公司副總裁許俊說,“我們的辦公區臨海而建,設計師們抬頭就能看到海。這是一種‘生態激發靈感’的辦公理念。廈門有一種天然的藝術氣質,是創意人才成長的沃土。”
服務祖國統一大業是廈門的重要使命。《發展戰略》提出:“要把中央對臺的戰略決策貫穿在特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規劃中,在經濟、技術、文化等方面形成與臺灣有共性發展、互相促進的經濟社會環境。”
習近平同志當年親自推動廈航的組建,推動解決飛機采購、資金周轉等關鍵問題。如今,廈航已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空中橋梁。截至2025年5月,公司累計聘用的臺灣乘務員達304人,居大陸航空公司首位。
來自臺灣的廈航乘務長陳于萱說:“廈航已經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越來越多臺乘小伙伴在廈門扎下根來、安居樂業。未來,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繼續在萬米高空架設兩岸融合發展的橋梁。”
“使廈門成為經濟繁榮,科技先進,環境優美,城市功能較為齊全,人民生活比較富裕的海港城市”——這是《發展戰略》確立的發展目標。如今,許多設想已成為現實,同時,其所確立的發展理念及其蘊含的“中國之治”的密碼具有深遠意義。
當前,中國“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正穩步推進,廈門經驗再次受到廣泛關注。
習近平同志在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把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加強調研論證,廣泛凝聚共識。
鄭金沐回憶,習近平同志在領導編制《發展戰略》過程中,親自率團赴京聽取專家意見,組織國際研討會,赴新加坡考察,廣泛匯聚智慧,科學謀篇布局。
“《發展戰略》描繪了十分科學而有前瞻性的戰略宏圖,為廈門經濟特區發展指明方向,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鄭金沐說。
(編輯:李雪晴) 【編輯:曹子健】 ...
相關文章
比亞迪海鷗初體驗,預售7.88萬
百科...
【百科】
閱讀更多兩岸藝術家周末“戲”相逢 攜手傳非遺
百科中新社福州7月6日電 (葉秋云)臺灣知名南音藝術家卓圣翔6日帶領兩岸弟子羅純禎、郭貴蘭在福州三坊七巷演繹南音《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鄉愁》,用傳統藝術共話兩岸情誼。
卓圣翔自7歲起便與南音結緣,如今雖已步入耄耋之年,卻依然堅守著對南音的熱愛。2009年,他選擇在廈門翔安定居,積極推動兩岸南音文化交流。今年,他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南音代表性傳承人,系首位獲此殊榮的臺胞。
演出中,卓圣翔橫抱南音琵琶,指尖輕撥琴弦,將情感融入樂聲。當南音《鄉愁》演奏至高潮時,他不禁憶起自己的母親。他說,南音《鄉愁》于今年完成創作,其靈感源于余光中的經典詩作《鄉愁》。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永春縣,自己今年循著詩人的足跡前往永春參訪,并受永春縣五里街中心小學負責人所托,完成了這首南音作品。
“鄉愁連著兩岸同胞情。”卓圣翔感慨道,“這首南音《鄉愁》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喚起共鳴,目前已在泉州、廈門等地廣泛傳播。”
這場演出是福建省藝術館推出的“周末戲相逢非遺正青春”主題展演活動之一。活動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歌仔戲代表性傳承人莊海蓉與搭檔演出的歌仔戲《十八相送》引得眾人拍手叫好。在三坊七巷游覽的市民和游客也紛紛被悠揚古韻吸引。
“通過這樣的展演活動,能夠讓更多人感受到歌仔戲的獨特魅力。”莊海蓉表示,歌仔戲作為中國三百多個劇種當中唯一由兩岸共同孕育的“姐妹花”劇種,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兩岸民眾的情感紐帶。期待兩岸歌仔戲藝人攜手努力,推動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傳承和發展。(完) 【編輯:李巖】 ...
【百科】
閱讀更多(抗戰勝利80周年)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在香港首映
百科中新社香港7月6日電 (記者 劉大煒)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6日在香港舉行首映禮,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里斯本丸沉沒》講述了中國浙江省舟山漁民英勇營救英軍戰俘的真實事件。1942年10月,日軍征用“里斯本丸”號船押運1800多名英軍戰俘從香港前往日本,途經舟山附近海域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舟山漁民奮勇營救,成功救起384名英軍戰俘。
7月6日,香港工會聯合會在香港銅鑼灣一家影院舉行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香港首映禮,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該紀錄片計劃于本月在香港電影院線正式上映。圖為參加首映禮的嘉賓和觀眾在放映前肅立默哀,致敬先烈。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當日首映禮由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主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特區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瓊致辭表示,這段歷史是鮮活的愛國主義教材,提醒我們歷史不容遺忘,和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重溫這段歷史,不是為了煽動仇恨,而是為教育和引導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并將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抗戰精神深植于每位香港市民心中,代代相傳。
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致辭表示,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重要時刻,這部影片讓我們共同銘記為何要抗戰,以及如何更好地面向未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首映禮后,主辦方在電影放映前還組織一場默哀儀式,哀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死難者,并向戰爭中犧牲的先烈致敬。
7月6日,香港工會聯合會在香港銅鑼灣一家影院舉行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香港首映禮,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該紀錄片計劃于本月在香港電影院線正式上映。圖為《里斯本丸沉沒》導演兼制片人方勵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里斯本丸沉沒》導演兼制片人方勵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里斯本丸’沉沒事件的歷史起點在香港”,當時正值日軍攻占香港,被俘虜的英軍士兵分別被關押在馬頭涌、深水埗、赤柱及北角4個戰俘營內。翌年秋季,日軍將1816名囚禁于深水埗、主要為英國籍的戰俘送往日本做苦役,他們被驅趕登上停泊在昂船洲的武裝客貨輪“里斯本丸”,這才發生了之后的故事。
方勵表示,拍攝這部紀錄片,一開始只是想對“里斯本丸”沉沒事件的歷史作搶救性保護工作。在深入了解過程中才發現,歷史事件背后人與人之間生動、珍貴的情感,同樣需要被更多人熟知。“這些情感生動到我們這些做電影的人,都覺得這不是編劇能寫得出來、演員能演得出來的,太值得分享給大家。”
據了解,《里斯本丸沉沒》將于7月24日登陸香港院線。公映前,該部影片還將走入香港理工大學,面向學生群體展映。(完)
【編輯:李巖】 ...【百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2023上海車展丨純電旗艦SUV沃爾沃EX90首次亮相,續航里程可達650公里
- 三星Galaxy Z Fold5/Z Flip5通過國家質量認證,支持25W快充
- 蔚來宣布將Power Up Plan迭代為Power Journeys 為用戶打造專屬自駕路線
- AMD RX 7600S顯卡成績出爐:光追慘不忍睹
- 2023上海車展丨哪吒GT上市,17.88萬開啟電跑新紀元
- 美科發布85mm f/1.4全幅AF無反鏡頭 有佳能RF卡口
- B&H為新機準備廣告 尼康Z8或在近期發布
- 全新奧迪A8 e
- 機身最薄僅1cm,華碩發布多款筆記本,有極致輕薄也有超強性能
- 索尼首款專業開放式監聽耳機MDR
- 碰瓷問界、智界?宗申道歉,將立即整改產品命名
- 發布未滿2月就翻車?!索尼Xperia 1 VII因“重大穩定性”多地停售
- 傳沃爾沃中國區裁員,賠償為N+3
- 圓夢?賈躍亭親手交付首臺FF91
- 連觸屏都不能用?華人博主吐槽海外新能源車,跟中國車沒法比
- 小米16系列后殼曝光,采用橫向超大模組設計
- 會玩!OPPO也要給手機內置了風扇,玩游戲提升散熱
- 蘋果開發者泄露,iOS26官方“地圖”應用或將有功能更新
- 高通決定臺積電代工驍龍8 Elite 2:大概率發熱不翻車
- 蘋果iOS 17正式版開始推送,新增功能匯總,這些機型可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