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熱點 >>正文
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发布 描绘核心技术路线变化
熱點9289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張素)7月3日,基于高質量論文數據系統分析人工智能科研演進的報告——《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態勢報告(2015-2024)》(下稱《報告》),在北京舉辦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發布。
《報告》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與東壁科技數據聯合發布。撰寫團隊基于東壁指數評價體系,對2015-2024年間發表的96961篇人工智能領域文獻進行深度分析。

“從早期的多元探索,到深度學習的爆發式增長,再到如今的工程化落地與新興方向涌現,這份報告繪制了一幅清晰的AI科研十年‘躍遷圖景’。”東壁科技數據創始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吳登生說。
圍繞技術演進路徑,《報告》認為,2015-2017年主要集中在傳統機器學習算法和神經網絡基礎研究方面;2018-2020年,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領域興起;2021-2023年,大型語言模型、生成式AI、多模態模型成為研究前沿;2024-2025年,可解釋性AI、自適應學習、多智能體系統等新興方向涌現。
通過關鍵詞分析,《報告》描繪出人工智能核心技術路線的變化。“‘深度學習’無疑是過去十年的絕對主角。”吳登生說,“深度學習”關鍵詞頻率累計增長84倍,尤其在2018-2023年,年均增速高達217%,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
《報告》提出,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目標檢測”(object detection)以高達78%的出現率成為該領域“最熱”關鍵詞。“語義分割”(semantic segmentation)在2022-2023年熱度登頂,標志著計算機視覺技術形成了“目標檢測-語義分割-視覺應用”的完整閉環。
《報告》還揭示了不同技術領域之間的融合趨勢。比如,傳統的計算機視覺關鍵詞(如“object detection”“segmentation”)與深度學習關鍵詞(如“neural networks”“deep learning”)在熱度變化上高度同步。“這生動體現了AI發展的‘融合’大趨勢。”吳登生說。
發布會現場同時揭曉了五項全球AI榜單,以期全景式展現全球AI人才圖景。“這些榜單就像全球AI人才生態的導覽圖。”吳登生表示,中國正站在人才紅利釋放的關鍵節點,要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必須打破人才結構瓶頸,在保持應用優勢的同時,夯實基礎研究根基,拆除流動壁壘,構建多元包容的創新生態。(完)
【編輯:李潤澤】 ...相關文章
售價7.38萬起 比亞迪海鷗正式上市
熱點比亞迪海鷗作為比亞迪電動車產品線的全新成員,在4月26日正式上市。作為一款入門級電動車,海鷗的售價從7.38萬元起,定位低于海豚,主打入門級電動車市場,是一款極具競爭力的純電新品。海鷗搭載了比亞迪專門 ...
【熱點】
閱讀更多(話改革·建新功)吳良好:香港始終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牽線者、搭橋者
熱點佟軒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澎湃熱潮中,改革強音響徹神州,奮進力量凝聚共識,實干行動擘畫新篇。為生動展現新時代統一戰線成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使命擔當,與黨同心、與國同行的赤誠情懷,統戰新語開設“話改革•建新功”專欄,反映統一戰線成員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思考與實踐,共抒助力改革、建功時代心聲。敬請關注!
“自1981年來到香港發展后,我深刻體會到,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大潮當中,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金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吳良好直言,他所創辦的金威集團公司正是乘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東風而起,他的經歷也是那個年代香港眾多創業者的縮影。“我認為,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角色,隨著時間一直演變,但有三個關鍵角色始終未變。”
在吳良好看來,在國家的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始終擔任著投資興業的先行者、外資進入中國內地的牽線者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搭橋者。而今,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在國家吹響新一輪改革開放號角的當下,香港的“先行者”、“牽線者”、“搭橋者”三個關鍵角色會更加凸顯。
抓住機遇,與國家共發展
“與現在許多年輕人一樣,我在青年時代同樣擁有創業夢,來到香港發展后仍念念不忘。”回憶起自己的創業初衷,吳良好娓娓道來。
1951年,吳良好出生在福建的一個農民家里。從小他就勤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后因家境貧困,16歲的他不得不背井離鄉,與同學結伴一起到上海學習服裝剪裁,自此與服裝結下不解之緣。
1981年,吳良好來到了香港。初到香港,因為人生地不熟,他只得進入一家酒樓打雜,早上五點就上班。晚上下班后,還要趕到工廠去上螺絲。一天打兩份工,每天都得晚上11點多才能到家,到家后倒頭就睡,這樣的日子整整持續了一個月。
一個偶然的機遇,有著豐富裁縫經驗的吳良好終于覓得了一個進入服裝廠工作的機會。在此后的7年里,吳良好在服裝界不斷深耕。1988年,吳良好決定自立門戶,組建了“金威貿易公司”。“當時我深深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強烈變革氣息,而且切實體會到國家機遇能夠將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吳良好回家鄉投資開辦西裝廠。當時,有些人還將內地關系視為包袱,吳良好卻有著自己的見解:香港接單、內地生產,利用香港聯系國際的廣泛觸角和內地豐富的人力資源,做到優勢互補。“這也是金威發展成為集團企業的主要經營模式。”
“如今,金威已經從當初一家小小的制衣廠,發展為涉足房地產、高科技、農林業、金融業、飲食業等多個行業的大企業,并已經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在改革開放中實現發展,吳良好抓住了時代機遇。
建言獻策,發揮“雙重積極作用”
在個人事業取得成就后,吳良好不忘報答國家、建設香港、造福鄉梓。
他不僅是履職20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是在香港民間社團活躍幾十載的“老團長”,參與和推動成立“的總愛心基金會”和“公屋居民關懷會”等基層組織。在吳良好看來,無論何種角色,都發揮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積極建言獻策的雙重積極作用。
他認為,向香港民眾傳遞國家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開放的信息,可以鼓勵更多香港同胞深入了解國家發展,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幫助香港市民深入了解改革開放的目標要求,進一步增強香港同胞的機遇意識。與此同時,通過多元的社會公益活動,促進香港社會不同階層互動,拉近香港同胞與內地同胞感情,最大限度地把香港同胞團結起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給香港帶來重大利好和機遇,我更是要義不容辭做好社團工作,帶動香港同胞投入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吳良好說。
新一輪改革開放中,香港更要發揮“雙接軌”角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提出,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決定》涉港論述放于‘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這個部分,表明了香港在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中的重要角色。”吳良好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專業服務高質高效。他認為,香港可以在三個方面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實現自身發展。其一,發揮“雙接軌”角色,進一步聯通國內國際市場。香港是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管道,要善用特區業界的國際經驗和經貿網絡,發揮好香港作為內地企業境外融資及“走出去”平臺的主體作用,推動內地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建立及加強經貿投資聯系。其二,香港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要抓住國家推出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新機遇,出臺更多圍繞八項行動的新一輪經貿合作項目,深化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其三,香港與內地應協商在稅務、資格認證等方面進一步支持香港專業服務業在內地擴充業務,助力內地企業有效開拓國際市場。
吳良好還表示,香港工商界是推動香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未來更要以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引領,更好地發動工商界力量貢獻國家改革開放事業。“香港工商界敢闖善拼,具有積極參與改革開放的優良傳統。新征程上,香港工商界更有條件承前啟后,積極行動,奮發有為。”
(吳良好,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金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 【編輯:梁異】 ...
【熱點】
閱讀更多(活力中國調研行)皖北“糧倉”蹦出粒粒鼓黃豆
熱點中新網宿州7月7日電 題:皖北“糧倉”蹦出粒粒鼓黃豆
作者 孔令佑 儲瑋瑋
“我們所有的工作就是盡可能讓中國所有的大豆都結好‘瘤’。”在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副院長、農業農村部土壤微生物重點實驗室主任樓慧強的手中,一株豆秧的根部布滿了根瘤——這些不起眼的“小疙瘩”正是提升大豆產量的關鍵措施之一。
素有“果海糧倉”美譽的安徽宿州,坐落在黃淮海平原腹地,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記者近日走進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以下簡稱“種業科技谷”),見到了種質資源創新的碩果。
樓慧強向記者展示了兩組“皖宿1019”黃豆樣本:一組豆粒飽滿圓潤,另一組則明顯干癟。“使用了根瘤菌的豆株不僅單產平均提高10%,蛋白質含量也提升了1%至2%,同時可減少5%至20%的氮肥使用。”他解釋道,“這既增加了營養價值,又實現了土壤保護的雙贏效果。”
圖為種業科技谷工作人員展示豆秧根部布滿的根瘤和兩組“皖宿1019”黃豆樣本。記者 儲瑋瑋 攝
據介紹,中國大豆根瘤菌利用率還不高,遠低于阿根廷、巴西等大豆主產國85%的應用水平,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自2020年起,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便與宿州當地企業合作推進根瘤菌技術產業化。目前,相關技術成果已在安徽、河南、黑龍江等17個省份的大田作物種植中實現推廣應用,覆蓋面積超800萬畝。
“大豆根瘤菌接種技術憑借其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成功入選安徽省2025年農業主推技術,為中國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樓慧強說。
作為農業大市,宿州近年來以種業科技創新為核心,依托種業科技谷加速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目前,南京農業大學大豆生物育種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等十余家科研機構及種業企業相繼落戶,形成了集研發、孵化、產業化于一體的創新平臺。
在南京農業大學大豆生物育種中心,由中央智能控制系統控制的智能頂置光溫室和智能人工氣候室在完全封閉的環境中模擬自然界的各種氣候條件,按照科研實驗要求精準控制參數,滿足大豆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出種子的整個生長周期需要,為科研提供理想環境。
該中心負責人段凱旋表示:“我們已在宿州種植5萬余份大豆材料,篩選出32個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系,這些新品系蛋白質含量較常規大豆提升9%以上、單產提高10%以上,為當地大豆產業的品種換代奠定了基礎。”
“種業科技谷打造的智慧農業數字化平臺,實現了對農田環境、作物生長、水肥管理等關鍵數據的實時監測與智能分析,大幅提升了種子繁育的精準度和擴繁能力。”宿州市鄉村振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強介紹道。
據宿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化平介紹,該市現有種子持證企業175家,位居全省第二。每年選育國審省審農作物品種近百個,小麥省審品種占全省三分之一,持續為國家級主推品種輸送優質資源。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一粒粒飽滿的種子,正是中國農業生產更加高效、智能、綠色的生動寫照。(完)
【編輯:劉歡】 ...【熱點】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男演員身份證掉了”上熱搜,照片引熱議,公安部門回應
- 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首映禮在香港舉行
- 臺風“丹娜絲”將給東南沿海帶來風雨天氣
- 韓國蔚山HD前鋒亞戈·卡列洛租借加盟浙江綠城隊
- 意大利新生代華人發型師的發絲新風尚
- 廣西三江:竹藝生金添富路
- 中新健康丨為什么胖人更招蚊子?
- 這種綠葉膳食纖維是芹菜4倍,鈣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里像是“開了空調”
- 2025年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突破25億元
- ?微紀錄片《淬心》第五集 | 虛心以求真
- 馬克?古爾曼表示,蘋果Vision Pro眼鏡夾片售價300
- 朗逸XR將于6月13日上市:定位入門級車型 預計售價5萬元起
- 英偉達RTX 40 SUPER系顯卡曝光:顯存帶寬均升級
- AMD銳龍8000系列處理器曝光:IPC提升19%,最高仍為16核
- Nothing Phone (2)手機渲染圖曝光,比前代更圓潤了
- 俄羅斯終于又開始點亮“科技天賦”做國產PC,但芯片只剩下十顆
- 吉利帝豪2023冠軍款正式上市:四款配置 6.19萬元起
- 240W充電卷王,realme GT Neo 5海外版6月12日全球發售
- SK海力士宣布量產238層3D NAND閃存:速度提升幅度達50%
- 全新macOS Sonoma將使開發者能夠快速將Windows游戲移植到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