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你我有关
探索8438人已圍觀
簡介
距離“十四五”規劃收官還有不到180天,多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
這些成就的取得,都與你我有關(權威發布)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哪些成就?
“‘十四五’規劃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在7月9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介紹。
4組關鍵詞聚焦“十四五”時期取得的成就。成就源自共同奮斗,成果終由你我共享。
強
實力更強
5年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
過去5年,我們的實力更強了嗎,強在哪?
“十四五”時期,我們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
增速得以保持,前4年經濟平均增速為5.5%;5年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長三角;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我們國家這么大的體量,在經受各種風險挑戰的沖擊下,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鄭柵潔說。
規模持續擴大,“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今年預計約為140萬億元,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實力增強,強在經濟根基越筑越牢。
“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每年均超過30萬億元,連續15年穩坐全球制造業“頭把交椅”,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制造體系。
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行,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
實力增強,強在基礎設施越來越全。
擁有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高鐵網、港口網、城市軌道交通網、輸配電網、寬帶網,全球數量最多的風電裝機、光伏裝機、充電樁、快遞網點等,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托起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便利生活。
截至目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6軸7廊8通道”建成率超90%,覆蓋超80%的縣,服務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已建成44條特高壓輸電通道,高速公路充電樁覆蓋了98.4%的高速公路服務區。
實力增強,強在兩個“飯碗”牢牢端住。
糧食方面,“十四五”時期,我國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6億畝,截至目前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10億畝。糧食生產實現“21連豐”,去年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谷物、肉類、花生、蔬菜、茶葉、水果等產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方面,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發電裝機容量占全球1/3,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2024年,油氣總產量首次超過4億噸油當量,發電量達10萬億千瓦時,煤、油、氣、核、可再生能源等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有力保障14億多人的用能需求。
“回過頭來看‘十四五’,中國的綜合國力應該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鄭柵潔說。
高
質量更高
研發投入強度提高至2.68%
我們發展的后勁如何,能持續嗎?
“十四五”時期,我們不僅追求量的合理增長,更追求質的有效提升。
創新驅動更強勁。
有了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統,集齊船舶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全面建成運營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十四五”時期,我們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創新實力持續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硬核”產品層出不窮。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到1.2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8%,接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發人員隊伍,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達26個、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6萬家,科技感越來越強。
區域發展更協調。
2024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體量占全國的40%以上;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25.3%,原油產量占全國的21%……各地區找準定位、各展所長。
“西電東送”輸電能力超過3億千瓦,“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算力規模約占全國的70%,中部地區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培育形成1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各地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綠色底色更鮮明。
發展可持續,2024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主要資源產出率比“十三五”末提高約12%。當前,主要高耗能行業能效標桿產能比“十三五”末提高6個百分點。
環境更美麗,“十四五”時期,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積相當于陜西省的面積,貢獻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1/4,增綠全球最多;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時期提高了3個百分點,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干流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標準,治污成效顯著。
用能更清潔,2024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比“十三五”末的492萬輛增長5倍多。“十四五”時期,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潔發電體系,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0.9億千瓦,比“十三五”末的9.34億千瓦翻了一番多。
“我們每用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鄭柵潔說,“藍天更多了,風景更美了,生活更環保了。”
實
成果更實
建成并鞏固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
這些成果與我有什么關系,我能獲得什么?
堅持民生導向,增進人民福祉,是編制實施五年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了7項民生指標,在20項主要指標中占比超1/3,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說,我國接續推出一批民生政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是城鄉差距逐步縮小的5年。“十四五”以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
這是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的5年。我國建成并持續鞏固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過去4年,累計開工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780萬套,有效解決2000多萬人的住房問題。
這是急難愁盼得以加力解決的5年。聚焦“一老”,全國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聚焦“一小”,在300多個地級市和人口大縣建設了托育綜合服務中心;聚焦看病難,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擴容下沉,新增布局11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聚焦看病貴,402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更加便捷、惠及4億多人次。
“民生無小事,我們緊盯百姓身邊事,一件一件辦實辦細辦好。”鄭柵潔說。
新
機制更新
民企數量比“十三五”末增長超40%
如何破除障礙,放開手腳謀發展?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經濟循環。發布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迭代發布5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清單事項從151項減到106項;集中清理4218件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我國已基本建立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四梁八柱”。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組建民營經濟發展局,推動出臺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完善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民營企業增加到5800多萬戶,比“十三五”末增長超過40%。
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提升發展效率。構建數據基礎制度,組建國家數據局,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2024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63%。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釋放磁吸效應。2021年、2024年兩次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在醫療、增值電信等領域開展試點開放工作;多次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現行版本總條目已達1474條……以改革促開放,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計對華直接投資4.7萬億元,超過“十三五”時期總額。外資企業貢獻了中國1/3的進出口、1/4的工業增加值、1/7的稅收,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
“‘十四五’時期我國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的制度優勢更加鞏固、創新活力更加強勁、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發展基礎更加堅實。”鄭柵潔說,展望未來,充滿信心,“十五五”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記者手記
每個人都是發展的親歷者、建設者、受益者
這是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
振奮,源于成績的來之不易。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穩經濟、促發展,化危機、應變局……發展充滿挑戰,困難超乎預計。但我們穿越風雨、砥礪前行,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振奮,更源于制度自信的進一步堅定。大國發展,規劃先行。制定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并非中國獨有,但像我國這樣能夠朝著既定目標持續制定實施五年規劃并取得巨大成功,則極為罕見。
這其中,貫穿著“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從“一五”計劃到“十四五”規劃,一茬接著一茬干,積小勝為大勝。正是這份定力,確保國家航船在驚濤駭浪中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推動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其中,凝聚著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讓我們圍繞長期戰略目標,謀劃五年規劃,出臺宏觀政策,安排重大工程項目,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
我們每個人都是發展的親歷者、建設者。前進道路上,任何時候都會有困難挑戰。即便遇到的困難比預計多,但我們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取得了符合甚至超過預期的成果。
我們每個人,也將是發展的受益者。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凝聚奮斗點滴,創造美好生活,一項項改革舉措,一個個發展成果,將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李心萍 【編輯:張令旗】 ...
相關文章
全球首款3D內存來了!容量提升64倍,趕超SSD
探索日前,美國NEO半導體公司宣布了全球首款3D內存,可解決內存容量瓶頸,追上SSD。相關專利申請已于2023年4月6日在美國專利申請公告中公布。NEO是一家存儲芯片技術公司,這次推出的3DX-DRAM號 ...
【探索】
閱讀更多南非政府官員赴華參加城市治理培訓
探索中新社約翰內斯堡7月7日電 (記者 孫翔)南非國家行政學院7日發表聲明稱,該機構與中方合作舉辦的城市治理培訓項目本月7日至27日在中國舉行。項目旨在選派南非政府官員赴華,學習中國在地方政府服務創新、治理現代化、智慧城市建設、參與式治理以及減貧與發展等方面的經驗。
南非國家行政學院院長布薩尼·恩卡韋尼表示,此項培訓旨在為南非公務員提供獲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機會,提升公共部門績效和發展,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他指出,南南合作和全球經驗借鑒對于推動南非國家發展至關重要。
“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是南非國家行政學院的重點領域”,恩卡韋尼說,“這有助于提升培訓質量、增強多樣性,并彌補我們在某些關鍵領域的專業能力短板。”
聲明指出,中國在城市治理和扶貧方面取得顯著成就,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消除絕對貧困目標。南非《國家發展計劃》也設定了到2030年消除貧困和不平等的目標,希望通過激發全民活力、發展包容性經濟、提升治理效能和推廣合作型領導力等路徑實現社會全面進步。
今年5月,南非國家行政學院已選派首批24名政府官員赴華,實地考察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完) 【編輯:張奧林】 ...
【探索】
閱讀更多墨西哥建造不育蠅工廠應對螺旋蠅蛆病
探索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墨西哥城消息:當地時間7月7日,墨西哥政府宣布,已開始在該國南部建造一座價值5100萬美元的不育蠅工廠,旨在應對正在蔓延的螺旋蠅蛆病,該疾病此前影響到墨西哥對美國的牛只出口。
路透社援引墨西哥農業部發表的一份聲明稱,該工廠預計在2026年上半年完工,為墨西哥與美國合作項目,完工后每周預計將生產1億只不具生殖能力的螺旋蠅幼蟲。而釋放由這種不育蛆蟲蛻變的螺旋蠅,可以有效減少野生螺旋蠅種群的繁殖數量,從而達到控制螺旋蠅蛆病規模的目的。
螺旋蠅蛆病是一種由螺旋蠅的幼蟲引起的疾病,這種蠅將卵產在恒溫動物(包括人類)的開放性傷口中。幼蟲孵化后進入傷口內部,以活組織為食,進而造成疾病甚至死亡。此前,因擔心螺旋蠅蛆病傳播,美國曾數度暫停墨西哥活畜進口。
今年5月11日,由于曾在美國根除多年的螺旋蠅蛆病開始從墨西哥向北蔓延,美國關閉了對來自墨西哥的牲畜進口通道,其中包括家畜、野牛和馬。6月30日,美國農業部宣布逐步恢復從墨西哥進口活體牛、野牛和馬,港口將分階段重新開放。(完) 【編輯:鄭云天】 ...
【探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2023上海車展提前速覽,勞斯萊斯首款電動車亮相!
- AITO官宣問界M5系列華為高階智駕版 將于4月17日發布
- 2023上海車展丨嵐圖“追光”之旅開啟!三大產品矩陣完善
- 與徠卡黑白攝影一爭高下? 賓得發布K
- 郭明錤預測蘋果將最早在2026年量產Apple Glass,采用超透鏡技術
- 小米平板6系列官宣采用2.8K屏,提供驍龍870、驍龍8+兩個處理器版本
- 小米平板6系列即將到來!或與小米13 Ultra同期
- 安卓或將加入自動存檔功能,不常用的軟件自動移除,以節省存儲空間
- 比亞迪發布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 三個車輪也能平穩行駛
- 2023上海車展丨2023上海車展新車競亮相,我們幫你整理了一份觀展指南
- 希捷FireCuda 540 SSD現身電商平臺:最高2TB可選,10GB/s傳輸速度
- 華碩Zenfone 10渲染圖曝光 后置圓環雙攝并提供5種配色
- 矮軸機械鍵盤辦公更快樂?黑爵AK832Pro鍵盤妥妥生產力工具
- 涉及5國11城 蔚來歐洲目的地出行服務即將開啟試運行
- Vision Pro青春版來了?蘋果公布新專利,讓iPhone變身MR頭顯!
- 比亞迪海豚在澳大利亞上市 起售價3.889萬澳元
- 小米MIX Fold 3白色曲面玻璃機身,影像能力再升級
- 5C快充、通勤NOA,理想科技日核心亮點公布
- Fotodiox也推ETZ轉接環 承諾全金屬結構不松動
- 高通驍龍8 Gen2領先版處理器曝光:頻率更高,首發紅魔8S Pro